广东银行业打响“反内卷”攻坚战。近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反“内卷式”竞争专题工作会议。这场由监管部门指导、13家专业委员会参与的会议,明确了以“1+3+N”制度体系整治行业“内卷”乱象的具体路径。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7月22日,平安银行广州分行通过官方公众号披露,已率先召开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
在净息差收窄、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考核重压之下,利率价格战、贴息求业务、客户经理互换指标等动作频出,业内人士分析称,从长远看,此次“反内卷”风暴是银行业实现从“规模驱动”到“价值创造”转型的重要契机。
多方合力推动反“内卷式”治理体系
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公众号7月2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7月17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召开的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反“内卷式”竞争专题工作会议。由公会会长、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松亲自主持,广东金融监管局大行处、股份处、城商处等多个相关处室负责人到会指导,公会13个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代表和秘书处相关人员悉数参会。
会议首要任务是传达广东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包祖明在辖内银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具体监管要求。根据会议部署,广东银行业将系统性推进“1+3+N”体系建设以整治“内卷”乱象。其中,“1”是指监管部门出台综合整治“内卷式”负面清单,明确划定禁止性行为;“3”是指公会制定出台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倡议书和承诺书,构建行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N”则是对相关业务领域反“内卷式”竞争的行业自律举措。参会代表一致同意,将充分发挥公会专业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共同抵制不良竞争行为。
无独有偶,广东清远市银行业协会也于7月22日同步行动,组织召开反“内卷式”竞争自律工作会议。会上,协会秘书长柯远生详细讲解《清远市银行业协会反“内卷式”竞争行业自律工作方案》,各参会机构代表就《清远市银行业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讨论稿)》《清远市银行业反“内卷式”竞争倡议(讨论稿)》展开热烈讨论并发表意见建议,计划在清远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下推动当地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机构方面,平安银行广州分行于7月22日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行发布的相关文章随后被删除。
事实上,银行业对“反内卷”的探索早有迹象,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此前就在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大会上明确表示,整个社会“反内卷”的呼声强烈,浙商银行倡导“更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提出要做幸福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拒绝无效加班。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此次专题会议的召开,不仅彰显了监管层整治银行业恶性竞争的决心,更标志着行业主流机构已对“内卷”带来的深层危害形成统一认知。
仍需推进差异化转型
当前银行业的“内卷”竞争态势已形成多维度渗透的复杂局面。
在利率层面,存贷款利率非对称性下降导致净息差持续收窄;消费贷利率此前一度跌破3%,引发“消费贷置换房贷”的市场乱象;而部分银行经营贷7月再现2.15%的特惠利率,陷入“赔本抢客”的怪圈。在存款端,银行负债成本仍相对刚性,“存款特种兵”对利率水平极度敏感,在月末、季末等业绩考核关键时点,“花钱买指标”“存款活动送礼”等行为仍暗流涌动。
当贷款利率降幅远超存款利率时,银行净息差被持续压缩,盈利空间收窄迫使部分机构通过进一步压低利率“以量补价”,陷入“利率越低→客户越多→利润越薄→风险越高”的怪圈。
而在业务层面,非理性竞争现象更为直观。社交平台上,“同城银行人互换贷款任务”的喊话此起彼伏,从股份制银行到城农商行的个贷客户经理、柜员们,通过互相引导客户、帮忙完成考核指标的方式应对压力,更有甚者出现自掏腰包补贴客户的极端操作。
薛洪言分析指出,这种非理性竞争不仅严重削弱银行盈利能力,更可能引发多重长期风险:一是银行资本金受损,风险抵御能力下降,加剧系统性金融脆弱性;二是为弥补收益缺口,银行可能放松风控标准,转向高风险业务,埋下资产质量隐患;三是价格战挤压科技投入与产品创新资源,导致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泥潭;四是短期低利率看似利好客户,但长期将导致银行服务质量下降、体系稳定性弱化,最终损害存款人与借款人的根本利益。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也表示,银行“内卷”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的自身实力、品牌影响力、业务覆盖度、面对的客群等均有明显差距。在业内看来,很多银行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卷”起来。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面临的差异化困局,薛洪言认为,大型银行需平衡规模扩张与创新转型,可通过科技赋能降本增效,发展财富管理、投行服务等非息业务;中型银行受困于“夹在中间”的定位,需聚焦区域深耕或特色业务(如供应链金融)建立比较优势;小型银行资金成本高、科技能力弱,需依托政策支持(如定向降准)与外部科技平台,坚守本地小微与“三农”服务。破解困局的共同路径在于:严守成本底线定价,强化客户分层经营,将资源投向服务优化与风险管理等核心能力建设。
郑磊则建议,大型银行应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拓展多元化业务,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股份制银行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利率定价;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率;加强产品创新,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中小银行的首要工作是优化负债结构,压降高成本存款占比;聚焦本地市场,下沉客户群体,寻找高收益资产项目;发力中间业务,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
谈及此次“反内卷”行动能否带来商业银行展业的理性回归,薛洪言预测,此次“反内卷”行动有望推动行业竞争短期向理性回归,但长期效果取决于执行力度与机构转型决心。在监管负面清单与行业自律公约的双重约束下,大型银行及头部机构预计将率先收敛非理性价格战,而部分中小银行可能因生存压力存在“隐形内卷”。
郑磊则指出,这场“反内卷”风暴有望推动银行业实现从“内卷消耗”到“提质增效”的关键转型。通过规范市场竞争,引导银行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未来,商业银行仍需要进行整合,妥善消化不良资产,并建立科学定价机制和差异化监管框架,才有可能推动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