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以来,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港股市场表现亮眼,区间累计涨幅接近100%,一度从A/H股折价率的47%接近追平A股,引发市场关注。分析来看,此次行情驱动并非单一的市场因素,反而是估值修复预期与企业内生变革、政策机遇等多重因素形成叠加效应。

估值洼地修复与外溢风险趋缓,推动价值回归
此前,中集集团长期存在估值相对偏低的现象,4月,H股股价一度跌至A股的5折,登上A/H股折价榜。伴随近期港股市场情绪回暖,叠加国际评级机构晨星(Morningstar)在7月下旬将其公允价值评估上调至10港元,市场对公司价值修复的预期进一步强化。
此外,主要经济体贸易谈判进展较市场悲观预期有所改善,对于中集集团这类业务高度国际化的企业而言,业绩展望的改善吸引增量资金流入,共同推动股价理性回归合理价值区间。
内生优化举措持续释放正向信号
中集集团自身实施的战略调整与优化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信心。8月27日晚间,中集集团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761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12.8亿,同比上升47.63%;毛利率同比提升1.94%至12.67%,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在资产负债表管理方面,公司积极处置非核心资产,总负债保持稳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1%的健康水平。此外,公司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有息负债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有息负债约为人民币41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亿元,有息负债率稳定在23%。
尤为亮眼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71.54亿元,同比由负转正,增幅近600%,期末在手现金充裕,达259.18亿元。在股东回报方面,继2024年实施2亿元A股回购后,公司近期宣布新一期H股回购计划,规模不超过5亿港元,以真金白银传递管理层对企业内在价值的信心。截止8月27日,公司累计回购H股金额约0.56亿,共约864万H股。公司亦表态将持续优化分红政策,注重提升股东实际回报。
海洋经济及清洁能源战略驱动,核心业务深度契合
202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启动“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聚焦海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中集集团拥有战略布局高度契合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方向。
中集核心的能源业务平台之一是海洋工程装备业务 --- 中集海工,依托其领先的深水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已成为全球海洋油气开发浮式开采及生产装备、海上风电安装船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2024年,中集来福士揽获2艘FPSO船体总包订单及1艘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改装总包订单,标志着其在全球高端海工装备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深海油气装备订单排产至2027/2028年。
今年上半年,中集海工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14亿元,同比增长2.95%;毛利率同比大幅改善5.85个百分点至10.8%,实现净利润2.8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净亏损0.84亿元,实现了突破性扭亏,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特别的,其核心业务主体烟台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净利润达到5.25亿元。
另一大能源业务平台为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今年上半年,其抓住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机遇,利润表现极为亮眼,报告期内实现利润4.60亿元,近乎翻倍。
公司披露显示,截止2025年6月底,两大能源业务平台的在手订单规模达人民币700余亿元。在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中集集团在高端装备制造及能源服务领域的综合能力,成为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