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皇庭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庭国际”)暂时保住了旗下核心资产。
根据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京东网司法拍卖平台信息,9月10日上午10点,深圳皇庭广场(即晶岛国商购物中心)历经一天拍卖时间,最终仅一人报名、无人出价,导致流拍。该拍卖吸引了超800人关注、近5万人围观。
此前8月12日,皇庭国际披露称,因涉及信托贷款逾期,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发投资”)名下资产深圳皇庭广场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将在司法拍卖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30.53亿元,评估价格为43.61亿元。
此次法拍流拍,也为深圳皇庭广场以及皇庭国际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
皇庭国际9月11日发布公告称,若后续继续被司法强制执行,公司将失去深圳皇庭广场的所有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同时深圳皇庭广场作为公司主要资产,将对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公司未来存在可能触发《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3.1的财务类强制退市的风险警示情形。
“后续是否会再进入法拍流程,要看债权人和法院方面的情况。”皇庭国际方面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债务的源头还要追溯到融发投资(皇庭国际子公司、持有深圳皇庭广场的主体)2016年向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信托”)借款30亿元。皇庭国际于2020年开始陷入财务困境,2021年贷款无法续期,剩余27.5亿元本息逾期,直接触发了中信信托的司法查封程序。
为了偿债,在深圳皇庭广场被摆上法拍的“货架”之前,皇庭国际就积极地为其寻找过买家。
皇庭国际于2022年2月启动债务重组和重大资产出售,两次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融发投资100%股权,挂牌价格从74.93亿元降至56.20亿元,仍未找到买方。
此后2022年11月,根据皇庭国际相关公告,皇庭国际与连云港丰翰益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翰益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通过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先由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再由合伙企业以债权置换股权的方式收购融发投资。但直至今年8月底,皇庭国际与丰翰益港耗时两年多时间,仍未达成一致意见方案。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皇庭国际可能希望为融发投资寻找买家回笼资金,以缓解债务压力或用于其他更具发展潜力的业务布局。然而,这一决策也充满风险,一旦失去如此核心的资产,可能意味着公司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和资产支撑,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债务压顶的背后,皇庭国际目前经营成绩也不容乐观。皇庭国际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90亿元,同比减少18.48%;归母净利润亏损1.85亿元。分业务看,上半年商业运营服务营收为1.46亿元,同比减少20.31%;物业管理服务营收为9451.88万元,同比减少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