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8户中央企业11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的公告。
公告透露,华侨城集团原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张振高正式退休,同时免去刘凤喜担任的总经理职务。
此次职务调整的核心是吴秉琪的到任,他将接替刘凤喜担任华侨城总经理,并兼任华侨城党委副书记、董事。吴秉琪此次履新前,曾在华润和中建担任重要职务,具有深厚的企业管理经验。
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吴秉琪已正式到任并就职履职,期间主持召开了相关工作会议,此次履新的核心目标在于优化提升华侨城集团当前的经营发展状况。
从央企高管到华侨城掌舵人
从最新工作动态来看,吴秉琪已然走到了经营一线。
据创想华侨城9月5日对外发布,关于集体学习93阅兵的学习心得推文中,吴秉琪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了华侨城的官方宣传平台中。
吴秉琪,这位年仅54岁、拥有丰富央企经验的高管,肩负着推动华侨城重回发展轨道的使命。此前,他曾担任华润置地总裁,是中建集团的重要高管,深知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的内在逻辑。
吴秉琪的职业生涯堪称央企高管成长的典范,展现了从基层到高层逐步积累经验、稳步上升的典型轨迹。自1993年从同济大学毕业以来,他从基层做起,稳步推进,在华润体系内的20多年里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
吴秉琪的成长凭借一系列切实的业绩,逐步从华润物业到华润置地,完成了从一名区域项目负责人到华润置地总裁的华丽转身。
2007年,吴秉琪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加入华润置地并担任成都区域项目负责人。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他不断攀升,从区域总经理到集团高管。
根据华润置地2013年财报,吴秉琪首次出现在年度财报之中,也预示着他跻身管理层。该年任华润置地战略总监及成都区域总经理。2016年,华润置地将成都大区更改为华西大区,吴秉琪依然任“区首”。
2021年1月,吴秉琪调任华润置地首席人力资源官和华北大区董事长。期间,他推动了公司在北京等重点市场的快速扩张,并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果。
以北京市场为例,2022年北京土拍中,他带领下的华润置地华北在北京市场共拿地5宗,总价超过了220亿。
到任的2年时间,吴秉琪将华北区域的签约金额也从2021财年的538.01亿元,增长至次年684.96亿元,按年增加146.95亿元,签约金额贡献为22.7%。
正是这份出色的成绩单,使吴秉琪2022年7月从李欣手里接过华润置地总裁的职位,继续推动公司在地产开发、资源协同以及土地收购等方面取得突破。
履新总裁仅1年,吴秉琪再次调任中国建筑集团,任副总经理、副总裁。他到任后,积极推动中建的地产业务的整合和资源协同。
2024年中国建筑财报显示,该财年实现新购土地75宗,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多项指标超越保利,位居行业第一。
近年来,华侨城主动推进战略转型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张振高于2022年接棒华侨城后,以稳健的经营策略应对挑战,面对的是一份总额达3593亿元的债务挑战。
在任职的三年里,张振高通过一系列“轻装上阵”计划,通过系统性盘活优质资产,包括上海宝格丽酒店、深圳前海艾美酒店等,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并成功将负债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411亿元。
市场人士向记者透露:“张振高的任期较短,仅为三年,其短期任职也表明了在华侨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时,管理层变动和战略调整的紧迫性。”
如今,吴秉琪接过了华侨城的管理大旗,未来几年将成为华侨城转型升级的关键机遇期。他在丰富央企经验和成功转型的履历,给予了重塑华侨城的底气。
但同样,如何应对市场环境的剧变,以及如何化解华侨城的财务压力,依旧是摆在他面前的不小挑战。
华侨城破局突围,化压力为动能
对于整个文旅地产行业而言,华侨城是否能够摆脱困境,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将对未来的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文旅地产的“去文旅化”趋势愈加明显。融创、万科、万达等大型房企均已开始逐步剥离文旅资产,集中资源回归房地产开发本身。
华侨城作为文旅地产的开创者,其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并在市场环境变化中找到突破口,成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作为文旅地产的先行者之一,华侨城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行业周期性调整带来的困境,更是自身战略方向的转型问题。如今,吴秉琪的接任,成了华侨城能否突破困局的关键一环。
回顾过去二十年,文旅地产行业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急剧收缩的剧变。尤其是2020年之后,行业面临的市场萎缩和政策收紧,使得曾经风光无限的上市公司纷纷进入了困境。
华侨城,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老牌企业,正站在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四十年来,三代核心管理团队的战略决策,深刻塑造了其如今的面貌。
从任克雷的“旅游+地产”模式,到段先念引入“曲江模式”的扩张,再到张振高启动的战略调整,华侨城的每一次发展方向调整,都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任克雷作为华侨城的奠基者,在其领导下,华侨城奠定了文旅地产的行业龙头地位。深圳世界之窗、欢乐谷等标志性项目的建设,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文旅地产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然而,随着任克雷在2014年的卸任,华侨城进入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期。段先念的“曲江模式”带来了新一轮扩张,华侨城在此阶段逐步淡化了房地产的标签,转向综合文旅业务。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华侨城正积极应对发展中的阶段性挑战。2021年,华侨城A公司营收虽然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长25.2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37.99亿元,同比下降了70.05%,企业面临利润端短期波动所带来的经营挑战。
张振高于2022年接任后,开始了企业的战略重塑,提出了“一体两翼三功能”的模式:即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辅以物业、商业、酒店及会展等业务来增强底盘,力求缓解日益加重的财务压力。
此时,华侨城还着手通过资产优化,逐步剥离低收益资产,例如上海宝格丽酒店和西安华侨城实业的出售。
当前市场环境下,华侨城正处于战略调整的关键转型期。2022年以来,受行业周期性调整及多重外部因素影响,华侨城面临阶段性业绩压力,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
该司通过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强化现金流管理等措施,经营现金流已连续四个季度保持正向流入,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从业务布局看,文旅主业的核心地位持续巩固——2025年上半年旅游综合业务收入达81.65亿元,占总营收的72.15%,凸显"文旅+地产"双轮驱动战略中文旅板块的稳健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侨城亟须解决短期债务带来的现金流压力。截至6月末,其总资产规模保持稳健,总负债为2411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比61.84%(约149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华侨城通过经营性现金流管理,期末仍保持265.8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储备,展现出良好的资金调控能力。
此时,吴秉琪的接任具有特殊意义,现年54岁的吴秉琪,凭借其在央企的丰富经验,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期”。
根据国资委的规定,央企高管一般的退休年龄为60岁至63岁,意味着吴秉琪还有5—8年时间,来完成华侨城的转型与重塑。
对于华侨城来说,如何在短期内解决财务压力,并在长期战略上找到新的增长点,考验着吴秉琪的领导智慧与决策能力。
此外,华侨城管理层的年轻化也带来了一定的期待。从华侨城官网更新的管理团队简历来看,吴秉琪是团队中少有的“70后”高管,其他高层多为“60后”。
作为团队中注入的新鲜血液,他的加入是否能为华侨城带来新的思维和转机,依然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