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工信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2024年轻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15.4%,是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方案》明确,2025~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同志解读《方案》时表示,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轻工产品“世界工厂”,但也存在供给结构不平衡、低端供给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质量保障有待增强等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方案》对优化轻工业供给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强调要加快产品创新,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丰富产品品类和特色供给,并通过“链长制”等方式,加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加速智能家电、生物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需求不振、预期偏弱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稳增长任务艰巨。此次《方案》设置的增长目标是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由此突出一个“稳”字,这既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关键策略,同时行业也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与实力。
在加快产品创新方面,《方案》提出,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细分人群、区域、行业和年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分析消费者需求,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和特色供给。通过“链长制”“揭榜挂帅”等举措,加速智能家电、生物制造、高端自行车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在加强质量保障方面,《方案》提出,开展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强制性国家标准“红底线”作用,推动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平稳有序过渡,完成玩具、儿童手表、智能锁具、家用燃气灶具等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加强质量品牌、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标准供给,每年完成300项行业标准制修订,优化提升轻工标准体系。
“本次《方案》对智能家电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姜风表示,《方案》提出要加速智能家电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研发一批人工智能+的创新家电产品,培育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些都契合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还表示,“稳增长”目标下国际化内涵更加丰富。除了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公共服务来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发展外贸新模式以外,还要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加快家电、缝制机械、照明电器、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先进产品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带动产品、服务、装备“走出去”。
增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产品供给
在助力扩大消费方面,《方案》共提出促进扩大传统消费、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等4项举措。
在促进扩大传统消费方面,《方案》提出,落实好现有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大绿色低碳、智能健康、适老宜小产品研发推广,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撬动作用,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加强高能效、智能化、嵌入式、套系化家电产品供给,推广全屋定制、局部翻新、适老化改造等换新模式,带动家电家居消费。分批公告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水平。深入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在培育新消费增长点方面,《方案》提出,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增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功能家具、智能安防、多场景照明系统、智能影音娱乐、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供给。研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开展智能家居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
重点开发应用养老服务机器人、多功能护理床、健康护理用品等急需产品。持续发布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适时评估并动态调整,利用适老化改造支持政策等加大优质产品推广力度。发展健康与营养类婴童食品、多功能与便携性户外产品、益智类玩具与教育产品等品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问及哪些细分领域和方向将迎来显著发展机会,姜风表示,在当下的家电市场中,消费者需求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与品质化的显著特征。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家电产品的基础功能,而是对绿色低碳、智能、健康等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在家电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家电产品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姜风表示,此次《方案》特别提出要大力扶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要研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开展智能家居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在家电、运动器材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研发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这都为家电等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