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穿越产业智能化变革周期?500强企业在当下恪守哪些战略信条,遵循着怎样的管理原则?9月25日,在广州举办的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全球知名经济学者、《财富》世界500强、《财富》中国500强、行业领先企业的高管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发现机遇、拥抱变革。
值得关注的是,记者会上获悉,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共有130家企业上榜,其中广东地区就有十余家,上榜企业数量稳定且行业分布多元,涵盖汽车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金融投资、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
经营法则:500强企业精益管理赋能高质量发展
会上,多位《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分享了其企业经营转型的实践与思考,展现了500强企业在复杂商业环境下的战略选择与管理原则。
其中,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鸿分享了广新集团从外贸转型制造业的历程:“广新本身是从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到制造业的,所以我们制造业基因本身并不强,但是我们能把制造业做强做大,除了坚定的战略支撑之外,还比较注重苦练内功,其中一个就是做精益管理。”据介绍,广新强调精致制造、精益运营,再加上精简组织,每年提炼出100项精益专项,主要注重在精益创效上。
会上,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分享了美的渠道转型的案例:“传统家电行业在国内基本上都是渠道很长,层层打款层层分销,渠道库存很多,效率非常低。我们在过去几年主导推进了渠道扁平化的变革,开发了自己云销的系统。”据介绍,如今“小B客户”跟美的做生意,只要有一台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下单,和美的直接链接,不再需要中间的层级。同时这个系统还给美的的“小B客户”提供了信用支持,让他们不用再提前占用资金,卖出去以后钱回给美的,也不需要再准备仓库和准备库存,而是所有的库存都存放在云仓,通过美的的“一盘货”和“存货共享”可以一键代发到C端消费者。
全球化:“出海”构建产业生态圈,“Glocal”战略成为共识
当下,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性的技术壁垒,企业在不同市场有何差异化的竞争对策?
“在当下全球变化和挑战面前,合作大于挑战。对于变化和挑战,不同视角却有不同看法。”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景广军认为,守成企业看到挑战,新兴企业看到机遇,因此思维视角很关键。
“公司正从产品出口贸易走向海外运营,在海外构建产业生态圈。”景广军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在全球构建工控大的产业链,形成在欧洲的品牌创新能力、中国的综合制造能力、东南亚等国的配套制造能力;同时,在当地形成为本地化服务的网络设计,先服务好当地需求,再做好周边的价值延伸。
全球化正不断发生变化,如何进一步做好本土化深耕和全球化协同?“全球化是广汽一个新的重要任务,不只是一场战役,更是一场战争。”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兴亚表示,以前都是靠整车出口,但现在汽车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机遇点——就是从整车出口转到本地化生产。据介绍,广汽现在在全球已经建了五家散件组装的工厂,明年可能有十家工厂。“全球化是我们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冯兴亚表示。
“这两年公司内部最常用的一个词叫‘Glocal’,是Global和Local的结合,我认为‘本土化深耕和全球化协同’完美诠释了这个英文单词的含义。”陶氏化学大中华区总裁黄映雪表示,公司在中国深耕了46年,有完整和完善的商务运营系统、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几乎绝大部分的产品都有第二或第三供应的地方,即便遇到一些“压力测试”,都能找到备选供应的地方。
总部位于德国的一级汽车部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团也逐步进入智能驾驶和电动电气化的新时代。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在电动和智能驾驶领域领先,为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将亚太供应链体系尽量100%本土化以节约成本,且这种成本优化模式对全球供应链有益。
链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韧性十足
据悉,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高科技企业依然十分关键,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崛起持续推动芯片制造商的亮眼表现。利润率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三家来自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分析认为,应对不断加剧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需要更多对话与合作,才有可能开辟一条更加稳定和繁荣的前进道路。
值得关注的是,记者会上获悉,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共130家企业上榜,其中广东地区就有十余家,上榜企业数量稳定且行业分布多元,涵盖汽车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金融投资、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
会上,据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局长张海波介绍,“《财富》世界500强目前已经有362家企业在广州投资了超过2000个项目,去年全中国每新设7家外资企业,就有1家落在广州。广州的外贸进出口更是逆势上扬,在今年上半年全球的经贸形势依然很复杂的情况下,同比增长了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