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行业龙头云南白药在核心业务拓展与经营质量提升上实现双重突破,交出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
上半年,云南白药营收、净利润双双实现增长,净利润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公司在深耕主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今年适时把握行业及地方的多重政策利好,向产业链各环节下沉,通过全链路资源整合与数智化升级,打造中医药产业链生态圈,夯实公司发展。
“内功深厚” 四大主业均实现快速增长
近日,云南白药披露2025年中期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2.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2%;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扣非归母净利润34.61亿元,同比增长10.40%,利润指标创同期历史新高。
业务结构方面,工业收入增速明显,占营业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0.01%,比重较上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工业收入增速达11.13%。
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47.51亿元,同比增长10.8%。核心系列产品中,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14.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20.9%;其他品牌中药类产品增长亮眼,参苓健脾胃颗粒收入超1亿元,蒲地蓝消炎片销售收入近1亿元,植物补益类产品,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达2.02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增长约116.2%。
健康品事业群实现营业收入34.42亿元,同比增长9.46%。口腔护理领域,2025年上半年云南白药牙膏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养元青洗护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1%。
中药资源事业群实现对外收入9.14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增长约6.3%。“数智云药”平台在1.0版本上线不足1年时快速迭代至2.0版本,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交易—管理”的全链路数智系统,平台交易额突破10亿元,入驻种植户达到1.8万户;药事服务增速迅猛,中医馆接诊量达17,771人次,煎药中心处方量达29.35万张,分别同比增长18%和35%。
省医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21.64亿元,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7.75%。其中,医疗器械、药妆、特医食品等非药业务销售同比增长10.6%;新特药专业药房业务增长显著,销售同比增长57%。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云南白药亦不忘回馈股东。公司同步披露半年度分红预案,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19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8.18亿元,占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0.05%。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公司管理层锚定战略目标、持续深化“内功修炼”的系统性布局。早在《云南白药集团2024—2028战略规划》中,公司便明确将“组织架构优化+数智化赋能”作为核心路径,计划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入种植、加工、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以数智化转型重构产业竞争力。
2月,公司率先落地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依托“白小柒”“重小楼”等企业级数字员工与协同平台“白药钉”,实现内部运营效率与产业服务能力的双重升级。
从上半年业务发展态势来看,云南白药的市场开拓与科技赋能能力已在行业内形成显著竞争优势。无论是成本管控的精细化、业务结构的均衡化,还是数智化转型的前瞻性,均围绕战略规划稳步推进,云南白药正以扎实的“内功”,逐步将战略蓝图转化为实际发展成果。
“外拓”+“下沉”产业链生态圈渐成
凭借扎实的“内功”积淀,云南白药在2025年开启了产业链“外拓”与“下沉”并行的扩张新征程,以并购整合为抓手深耕上游,以全链路布局构建产业生态,逐步形成覆盖“源头种植—中游加工—消费服务—国际布局”的闭环体系。
这一轮扩张的底气,既源于自身实力的积累,更得益于政策东风的加持。
2025年开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等支持政策,从规划引导、资金扶持、标准建设等多维度形成政策合力,不仅为云南白药的产业链拓展提供了清晰指引,更赋予其整合区域资源、践行“链主”责任的政策支撑。
面对政策机遇,云南白药早已做好系统性准备,从组织架构、资金保障到数智化赋能,层层递进为产业链布局夯实基础。
公司组织端,董事会去年审议通过2025年组织架构方案,明确从战略层面梳理产业布局与业务组合,聚焦主业、推进并购整合;从运营层面优化资金、人才等资源配置效率,以集约化管理为产业升级扫清障碍。资金端,由云南白药牵头,联合中银国际、建信北京、金浦健服、中信医疗共同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为后续产业链投资、企业并购与资源整合提供了充足保障。数智化层面,公司在昆明设立全资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推进“数智云药”平台建设,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交易、管理的全链路数智系统,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为产业链协同提供了技术底座。
在具体布局中,云南白药以“下沉”思维深耕上游,在中药材源头把控上动作频频。2025年内,公司先后与楚雄州、屏边县、巍山县、双柏县等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以“数智云药”平台为载体,推进GAP基地与产地加工厂建设,推动“一品一链”全产业链模式落地。公司自营GAP基地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重楼、红花、砂仁、当归等多个地方优势品种。
与此同时,公司还将视野延伸至国际市场,与海瀚药业在老挝万象联合设立中药材共享初加工点,聚焦鸡血藤、胖大海等东南亚特色品种,依托磨憨、勐康两个中药材进口口岸,构建起中药材跨境贸易“黄金通道”,逐步实现“原材料走进来、加工增值、产品出口去”的国际化布局,为产业链注入更多资源活力。
公司今年还在饮片业务加大了投资,通过“自建+收购”双路径补链强链。
上半年,子公司启动七甸产业区饮片生产中心建设,投资8389.33万元提升投料饮片产能,保障核心产品原料供应稳定;8月又以6.6亿元收购安国市聚药堂药业100%股权,借助聚药堂在饮片加工、渠道布局上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饮片产业链条,实现“种植生产—精深制造—市场流通”的无缝衔接。
在贴近消费端的服务领域,药事服务成为云南白药打通产业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
年初公司成功中标景洪市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药事服务项目,6月又在普洱市中医医院中药饮片代煎服务项目中成功突围。云南白药药事服务中心已搭建起标准化煎药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中医药”技术实现从处方接收、药材煎煮到物流配送的全程可追溯。
从上游源头的深度布局,到中游加工的链条完善,再到下游服务的场景延伸,云南白药2025年“扩张铸链”之路已初见成效。随着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力与数智化技术的深度渗透,一个覆盖全链路、贯通国内外的中医药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