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湖南医药第一股”启迪药业长达十年的“启迪系”彻底出局。
9月22日晚间,启迪药业公告,公司总裁冯雪与副总裁蔡军双双辞去职务,二人此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位。
早在8月30日,冯雪已递交董事辞职报告。同日,董事长焦祺森亦提交辞呈。但与冯雪不同的是,焦祺森虽不再担任董事长,仍将继续保留公司内部的其他职务。
就在总裁与副总裁双双辞职的同一天,启迪药业最新控股股东湖南赛乐仙代表、恒昌医药实际控制人江琎进入公司董事会,出任非独立董事。恒昌医药副总裁周延奇也一同加入董事会,担任非独立董事。
此外,启迪药业还启动更名程序,拟将名称由“启迪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古汉养生健康产业集团股份公司”。
管理层与股东层的频繁人事变动,与启迪药业控股权的更迭紧密相连。事实上,在此次股权变动之前,启迪药业已经历过两次控制权更替和五次更名。
启迪药业的前身是衡阳中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衡阳中药实业)。1996年,衡阳中药实业在深交所上市,是湖南省首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股票简称为“湘中药A”。
1997年9月,衡阳中药实业实施首次增资配股,衡阳制药厂并入,更名为湖南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南古汉集团),股票简称随之变更为“古汉集团”。
2000年9月,湖南古汉集团与清华大学展开合作,清华紫光入主湖南古汉集团,更名为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同年,清华紫光古汉生物的股票简称调整为“紫光生物”。
2001年11月,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再次更名为紫光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紫光古汉集团),并于11月28日将股票简称变更为“紫光古汉”。
2015年6月,启迪科服受让清华紫光所持有的股份,紫光古汉集团控制权由“清华紫光系”转至“启迪系”。2016年3月28日,紫光古汉集团更名为启迪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启迪古汉集团),同年4月12日股票简称改为“启迪古汉”。
2020年11月,启迪古汉集团再更名为现用名称启迪药业,股票简称也更改为“启迪药业”。
启迪科服自2015年通过与紫光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成为启迪药业第一大股东以来,一直处于控股地位。直至本次股权变更前,启迪科服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其中,启迪科服与清华投资分别持有启迪药业24.47%和1.90%的股份。
启迪科服与清华投资同属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启迪控股)。启迪控股前身为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2000年更名为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再次更名为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启迪科服股权被拍卖,源于其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自贸区分行之间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此前,启迪科服曾将所持5860.7万股启迪药业股份质押给该分行,但因未能履行还款义务,北京金融法院对该批股份启动强制执行程序。
接盘启迪科服股权的企业名为湖南赛乐仙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湖南赛乐仙)。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湖南赛乐仙在今年6月19日才成立,由上海赛乐仙、长沙国资分别持股75%、25%。其实际控制人江琎也接棒成为启迪药业的新实际控制人。
8月9日,启迪药业公告披露,7月15日,公司经查询得知,湖南赛乐仙通过京东司法拍卖平台,以人民币10亿元成功竞拍启迪科服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的24.47%股份。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启迪科服不再持有启迪药业股票,其与一致行动人清华投资合计持股数量由6315.14万股降至454.45万股,持股比例由26.37%降至1.90%。湖南赛乐仙的持股数量则从0增至5860.7万股,占启迪药业总股本的24.47%。
需要注意的是,湖南赛乐仙共经历多次出价,最终以10.07亿元的价款拍下这5860.7万股股份,约合每股17.18元,远高于7月15日的收盘价13.86元。
此外,上海赛乐仙另持有恒昌医药60%的股份及上市康惠制药4%的股份。因此,恒昌医药与启迪药业的结合能否产生协同效应,仍有待观察。
9月2日,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提问:“请问恒昌医药拍下股权后,是否已有管理人员入驻公司?未来贵公司产品是否计划进入恒昌医药的营销渠道?”
对此,启迪药业回应称,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举和聘任均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并经审议批准。如相关人员发生变更,公司将依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公司表示,恒昌医药作为国内优秀的医药流通企业,与众多优质中小连锁药店、单体药店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并已构建起覆盖全国市场的营销网络。
9月6日,启迪药业公告称,计划与恒昌医药在2025年度发生不超过5000万元的日常关联交易,向关联人恒昌医药销售产品、商品和提供劳务。股东大会当天,同步通过了该议案。
但启迪药业近年来业绩增长已陷入瓶颈期。其核心独家中药大品种古汉养生精或难以再带动公司业绩增长。古汉养生精基于马王堆帛书中的方剂整理并现代化开发。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启迪药业实现营收3.01亿元、3.5亿元、4.05亿元、3.43亿元和1.42亿元,实现净利润3544万元、1811万元、2525万元、-1.255亿元和-17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