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古井贡酒(000596.SZ)董事长梁金辉到访中国酒业协会时表示,面对当下消费需求、场景、群体等不断变化,古井贡酒积极应对,坚持“全国化、次高端”战略,深化市场建设,创新营销形式,围绕“品牌、渠道”双发力,在省外市场布局“体验店+专卖店”,开创“古井轻度”、“轻养社”等适合消费者饮酒体验新场景的需求。用“即时养生+场景体验”来重构“人+货+场+数”。
今年59岁的梁金辉,已经扎根古井贡酒36年,正式掌舵11年,目前面临的压力不小。作为距离2026年退休仅剩一年的掌舵者,曾将带领企业突破300亿元营收视为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2024年初制定的“244.5亿营收打底、2025年增长20%破300亿”的路线图。
现实却是,2025年上半年138.8亿元营收仅微增0.54%,二季度更是出现疫情以来首次单季营收利润双降,92.64亿元存货压顶、核心产品吨价大跌的残酷现实,这家区域酒企“增长目标”是否还能实现?
业绩失速,增长引擎熄火
古井贡酒的业绩滑坡并非偶然。8月29日,古井贡酒发布2025年半年报,营收 138.8 亿元,同比增长0.54%;归母净利润 36.62亿元,同比增长2.49%。
2023年同期还保持44.85%、去年同期为28.54%净利增速的企业,到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已跌至2.49%,营收增速更是逼近零增长的“红线”。
这种断崖式下跌在季度数据中表现得尤为刺眼:第二季度古井贡酒营收47.34亿元同比骤降14.23%,归母净利润13.32亿元跌幅达11.63%,彻底告别2019-2024年的双位数高增长(营收从104.17 亿元增至235.77 亿元,净利润从20.98 亿元增至55.17亿元)。
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对比更显尴尬。在白酒行业“量缩价跌”的调整期,茅台上半年营收增速虽放缓至11%,汾酒仍维持20%以上增长,而古井贡酒不仅在百亿级酒企中增速垫底,更暴露了对行业周期的弱抵抗力。
2025年上半年,古井贡酒白酒业务占比 98.27%营收136.39亿元,同比增长1.57%,大单品 “年份原浆” 营收 109.59 亿元,同比增长1.59%,显然核心百亿大单品也涨不动了,古16、古20 主打安徽宴席市场,古5抢占大众价格带。
目前,古井贡酒的盈利质量有待优化。表面上看,古井贡酒2025年上半年27.22%的销售净利率较去年微升,但这并非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结果,而是一场“节流式粉饰”。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削减近1亿元,费用率下降0.86个百分点,这种短期压缩开支的做法,根本无法掩盖毛利率持续下滑的核心矛盾。
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79.87%同比下降0.67%,各产品线毛利率全面失守:核心产品“年份原浆”毛利率从高位下滑1.17个百分点至85.14%,中低端“古井贡酒”系列毛利率跌幅更达4.15%,仅剩52.04%。
毛利率下滑的背后,是“以价换量”策略的彻底失败:上半年白酒总销量增长10.67%至8.14万吨,但平均吨价同比下滑8.22%;核心产品“年份原浆”吨价降幅8.31%,中低端产品吨价跌幅12.49%,量价失衡的恶性循环已然形成。
更致命的是利润的“纸面化”危机。2024年,古井贡酒经营活动净现金流47.28亿元与57.07亿元净利润的比值仅为0.83,意味着每1元净利润中,只有0.83元能转化为真实的现金流入。这种现金流与利润的严重背离,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加剧,部分区域经销商反映“货款回笼周期从30天延长至60天”,渠道资金链紧张的信号已十分明显。
94亿元库存,“安徽依赖症”凸显
财报显示,2024年末公司存货金额达92.64亿元,较年初激增23.2%,远超营业收入16.41%的增速,2025 年上半年存货规模为94.04 亿元。存货周转天数更是从2023年的576.46天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01.4天。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四季度,古井贡酒合同负债突然从三季度的19.35亿元暴增至35.15亿元,同比增幅达150.86%,这种反常的增长被业内直指为“向经销商压货”——通过提前收取货款虚增业绩,却将库存风险转嫁给渠道。
到2025年上半年,随着经销商打款意愿枯竭,合同负债大幅回落,压货模式的后遗症全面爆发,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经销商跑路”的现象。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经销商总数为5062家,较年初减少27家,其中华中地区减少32家,华北增加18家,华南减少6家。
数据显示,作为业绩“蓄水池”的合同负债从年初35.1亿元锐减至2025年上半年的14.3亿元,同比下降约 35.6%。20.8亿元的储备消耗殆尽,没有了这部分“余粮”,若渠道需求继续疲软,营业收入难以得到弥补,业绩下滑的风险显著提升。
古井贡酒曾引以为傲的“深度分销体系”,如今已沦为全国化的“枷锁”。2025年上半年,其华中地区营收占比仍高达90%,仅微增3.6%,而华北、华南地区营收分别下滑27.04%、5.84%。连续10年冠名央视春晚的巨额投入,并未换来外埠市场的突破,反而让公司陷入“安徽依赖症”。
在渠道端,古井贡酒 “线上补线下”,2025年上半年,古井贡酒的线上营收 5.73 亿元,同比增长40.19%,线下依托 “三通工程” 深耕华中县乡市场,线下营收在上半年同比减少0.67%。
公司虽在2025年中报提出将大商制改为“1+N”小商模式,大量启用团购型经销商,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安徽本地经销商透露:“小商拿货量少、话语权弱,根本无力应对茅台、汾酒的下沉冲击,反而加剧了价格混乱。”
300亿元业绩目标任重道远
梁金辉的“退休夙愿”正在将古井贡酒拖入战略冒进的陷阱。2024年,公司未能实现244.5亿元的营收目标,实际营收235.78亿元的业绩缺口,暴露了其对行业调整的误判。
为冲击300亿元目标,管理层加大产品促销力度,吨位价格下降。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年份原浆的平均吨价为23.52万元/吨,同比下降了8.31%,“古井贡酒”系列的平均吨价为6.03万元/吨,同比下降12.49%。
综合来看,古井贡酒全系列产品均出现“销量上涨,吨价下跌”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古井贡酒出现“量增价跌”趋势,或是公司在动销不佳的情况下,主动实施的“以价换量”的策略,旨在短期内稳固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价格带的持续下移或会侵蚀品牌高端形象,压缩公司利润空间。
更致命的是品牌战略的根基动摇。“年份原浆”长期深陷“年份酒”争议,不仅屡遭同行质疑诉讼,在竞品加速布局“真年份”赛道的当下,其“年份”概念优势被不断稀释。洋河主打“真年份、真绵柔”,珍酒推出“2020真实年份”战略单品,而古井贡酒始终未能明确“年份”标准,品牌信任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重营销”也是古井贡酒的路径依赖,古井贡酒2024年销售费用为61.82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综合促销费为25.63亿元,广告费为13.0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2.7%、18.87%,均超营收增速。
目前,全国化战略的反复无常更显管理失焦。2023年,古井贡酒提出“重点突破华东、华南”,2024年转向“深耕华中、辐射全国”,2025年又强调“聚焦宴席市场”,频繁的战略摇摆让经销商无所适从。安徽某大商直言:“厂家一年一个政策,我们刚建好华南的销售团队,又要砍掉转向宴席渠道,前期投入全打了水漂。”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承压与高管加薪的强烈反差,正在刺痛市场的神经。2024年,古井贡酒净利润增速从46.01%骤降至20.22%,但三位副总经理仍获加薪,其中常务副总经理闫立军2024年年薪达496.53万元, 增加18.39万元。副总经理朱向红年薪431.24万元,增加19.13万元,仅次于闫立军。
与此同时,核心管理团队出现变动——2025年8月,朱向红从古井贡酒副总经理职位变动为黄鹤楼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
古井贡酒的危局,本质上是区域酒企在行业集中化浪潮中“成长烦恼”的缩影。2025年的白酒行业调整期,既是淘汰赛,也是转型期,能否守住区域龙头地位,古井贡酒仍需不断努力。(《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