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快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决策效率的提升将为长安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对于本次新组建央企的意义,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级央企,长安汽车有望获得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如何破解国企“大而不强”难题,将成为长安汽车独立后的重要课题。李锦表示,面对新能源汽车高度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如何在保持央企规范性的同时,获得接近民营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以体制创新激活技术革命,缩短决策链,加速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技术落地,将成为长安管理层的重大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的组建,也让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数在多年后重返百家。在李锦看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央企近年来重组整合,以及新组建央企的重要方向。他预计,中央企业数量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通过新组建与压减并举,持续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
落子山城万亿级产业再升级
重庆也迎来首家一级央企总部。西南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栋林向记者表示,中国长安汽车在渝落地,是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为重庆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集群方面,重庆已构筑起‘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产业链。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将推动这一链条实现质的飞跃。”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丁瑶分析称,长安汽车在飞行汽车、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战略布局,将助力重庆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姜栋林认为,中国长安汽车在全球化方面的“海纳百川”计划与重庆市的“渝车出海”计划高度契合,有助于“重庆造”加速向全球进发。资料显示,重庆计划到2027年,全市整车年出口量占全国整车年出口量的比重达10%。中国长安汽车目标到2030年实现整车产销规模500万辆、海外销量占比超30%。
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重庆市“33618”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重中之重,位列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之首。朱华荣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向记者表示:“重庆(建设汽车产业之都)的底气在于:一方面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另一方面在汽车领域形成了完备的人才、技术和产业链优势。”
据重庆市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汽车产量121.8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8.93万辆,同比增长25%。上半年,重庆市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对全市的拉动力从一季度的0.5个百分点上升为1.7个百分点。
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庆市正持续发力。不久前,重庆市经信委发布《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7年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营收达7000亿元,集聚智能网联新能源零部件企业1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