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其间接控股股东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装集团”)变更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网站的央企名录已经完成更新,其中,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已正式入列,序号为73位,这也是继新增的中国雅江集团之后,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第100家央企。
新的汽车央企依然沿用原来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名称,但实质变化颇大。
旧的长安汽车集团,是兵装集团下属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而新的长安汽车集团却是国资委直管,地位和兵器装备集团(简称“兵装集团”)相当。新的汽车集团也是第三家国资委直管的汽车央企,与中国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并列。重庆也借此迎来首个一级央企。
至此,长安汽车集团完成了从二级央企向一级央企身份的转变。
新集团挂牌成立的同一天,也公布了领导班子任职名单,其中朱华荣依然担任新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本宏任党委副书记、董事等。
新成立的长安集团,组合了原兵装集团下属和汽车业务相关的子公司、子集团,数目多达117家。
“新集团面临的这片天地太广大了,我在里面看到了满满的机会。过去长安所拥有的资源太少,现在突然发现有了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朱华荣在今日召开的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的首届媒体沟通会上感叹道,他说,近几天在和下属子公司交流,颇有感触。
截至发稿,长安汽车股价报13.22元/股,总市值为1171.24亿元。
“6月4号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来牵头重组,10号我们就把中国长安独立了。到昨天新集团正式成立,仅耗时56天。这在整个央企之中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人员分离、资产分离。”朱荣华说。
新的汽车央企依然叫“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名字虽然没变,但地位变了——新长安集团一跃成为国资委直属的汽车央企,其组成部分将主要围绕长安汽车建设,主要经营业务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

而之所以新集团能沿用原来的名字,是源于6月23日的改名。
6月23日晚间,长安汽车发布公告,接到控股股东通知,其名称由“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经办理完成,并取得营业执照。
“将旧的长安集团改名为辰致,是为了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个名字让出来,做一下区分。”朱华荣向我们解释道。
更名前,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即“旧长安汽车集团”)是兵装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其前身是2005年成立的中国南方工业汽车有限股份,由兵装集团旗下长安汽车、江铃汽车等8家整车企业及20余家零部件公司整合而来。中国南方工业汽车有限股份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又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其中重庆长安汽车作为最大的整车资产被纳入旗下。
2010年后,中国长安逐渐弱化直接管理经营整车,转向“集团管控+资源协同”模式;重庆长安汽车则聚焦市场化的整车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是重庆长安汽车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7.99%;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则通过中国长安、南方工业直接和间接共持有长安汽车36.82%的股份。
更名后的“辰致汽车科技集团”作为核心零部件业务,与现有的长安汽车整车业务及其他公司一同并入新成立的汽车央企旗下。
长安汽车表示,上述工商变更事项不涉及该股东持股数量及持股比例的变动,对公司治理及生产经营活动不构成影响,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辰致汽车集团,将是一个中性化、国际化的、面向全行业打造的智能制造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商标物流平台。它的定位不仅仅在于为新的长安集团服务的,还要让其在全行业内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贾立山在媒体沟通会现场进一步解释。
在新集团成立之前,长安汽车以长安品牌为主体,叠加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新能源品牌,覆盖燃油车、新能源车型。
新的长安汽车成立之后,这一格局并不会发生变化。“我们不会回归一个长安汽车,因为三个新能源品牌从一开始成立时,无论是组织架构上,还是制造、物流、采购以及能力、品牌,都做了最大程度的共享。”谭本宏解释道。
他表示,目前三个子品牌各自的定位、目标客群都划分得很清楚,能对长安产生差异化贡献,能够产生各自不同的价值。
按照内部规划,阿维塔定位高端豪华,要向上突破;深蓝,则面向中高端的主流人群,主要为全球的年轻态用户,提供15-30万元的新能源产品;启源,则肩负长安整体新能源的销量支柱使命,做15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
“角色和定位不会变化、只会强化。”阿维塔CEO陈卓则进行了更近一步的补充。
新集团成立后,摆在三大新能源品牌面前的挑战是如何承接住新集团成立的发展机遇。
启源CEO叶沛表示,新集团成立后,能感受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非常重”。而为了承接好新集团的历史机遇,启源将从战略、产品、生态等维度进行承接。比如战略上要有新规划。
“启源力争在2027年实现全球销量突破100万、2030年全球销量180万。同时,在达到规模之外,还必须盈利。需要完成长安主品牌的利润轮替,成为央企规模和盈利担当。”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对于深蓝来说,要接住新集团成立的机遇,一是要进一步实现新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二来是要做整个集团向高科技突破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要做好集团全球出海的引擎。
陈卓说,阿维塔会继续继续全力以赴来承接这个新集团品牌向上的战略使命,坚定不移地打造世界级的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今年1-6月,中国长安汽车实现整车产销135.5万辆。这个成绩,对长安来说并不容易。
“我们不停在做转型,这个转型是在自主品牌200万辆以上的高位进行的结构性调整。一万台的规模做调整很容易,但长安整个集团不仅有三大新能源品牌,还有燃油车品牌,需要考虑到很多事情,比如推新的品牌、赋能新的技术等。”谭本宏说,今年上半年整个集团从上到下没日没夜地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今年长安汽车的目标是实现3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100万辆。下半年,长安集团的任务也很具挑战性。“内部的目标要比这个公开目标更高,为此在产品布局等各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现在各个品牌都把自己的目标扛下来了。”谭本宏补充。
新的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谭本宏作为集团的党委副书记,将总管集团的品牌等。他分析,今年下半年,要完成300万台的目标,要做到四个“抓”——抓流量、抓新品/增量、抓国际、抓创新。
* 抓流量,即最大化实现已有产品的商业价值、实现商业变现,希望能通过被消费者看见的形式,让产品、技术、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 抓新品,下半年,长安会推出一系列新品,“抓新品就是抓增量”。
* 抓国际,即从国际市场抓增量。谭本宏说,上半年为了迎接更广大的国际市场,组织、人力已经做了快速调整和补充,五个大区形成了一个一级部门,团队得到了快速补充。
* 抓创新,比如智能驾驶、大模型等。
新的长安汽车集团成立之后,整车业务上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整车产销规模达500万辆,新能源车型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海外的销量超过30%,成为世界前TOP 10的汽车品牌。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朱华荣强调,新长安集团会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对新汽车领域坚定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实现技术探索、产品变现。
“未来五年将面向全球推出五十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7款以上的30万台级的全球化的大单品、构建全谱系新能源品牌的矩阵,持续在全球打造阿维塔、深蓝、长安三大品牌。”
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车企,加上整车业务,新集团还需要同步打造核心零部件业务、摩托车业务、新兴产业等7大战略业务,目的是构建新汽车、新生态,不仅仅是原来布局里面的任务,要带动零部件、金融,还有摩托车、商贸、物流,整个产业链出海,成为一个强大的产业生态和服务生态。
长安汽车集团成立的背后,是国家推动央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决策部署。
2024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公开表示,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不够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亚迪”,因此将调整政策,对三家汽车央企(一汽、东风、长安)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单独考核。
今年1月,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针对性采取措施,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包括研究开展整车企业集团化管理,支持优势企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
过去,央企汽车集团多次因保守僵化错失市场机遇,而新成立的长安汽车集团将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激活活力,比如长安科技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阿维塔已启动上市筹备,这些举措将倒逼企业建立更灵活的决策机制和更有效的激励制度。
“新成立的汽车集团有利于发展全球竞争力,利于长安整合相关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新路,做大做强,向世界一流汽车集团迈进。”朱华荣说,“从兵装分离,有利于新集团走向国际市场,不受政治因素、逆全球化的干扰。”
汽车行业的整合、聚焦的步伐正在提速。不止央企,其他民营自主品牌也在加速整合,比如吉利。
以前奉行“多生孩子”策略的吉利汽车从2024年开始收缩扩张战略,《台州宣言》吹响战略聚焦的号角,吉利先整合几何银河品牌,后又对领克、极氪进行合并,今年则开始对已在美股上市的极氪品牌进行要约回购,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完成对极氪汽车全部股份的收购。
合并后,吉利汽车集团内部将成立银河事业部和极氪事业部,旗下将有四大主力品牌:极氪品牌(全球豪华科技)、领克品牌(全球高端新能源)、银河品牌(主流新能源)以及中国星(主流燃油品牌)。
“时间不等人,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吉利汽车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空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桂生悦在5月15日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业绩会上解释。
和桂生悦有着同样感觉的还有朱华荣。在今天的媒体沟通会上,朱华荣强调,“效率为先。这一轮竞争里面,谁要走到了前列,谁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如果没有这些突破,很难在这一轮竞争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