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62年洋炮局的第一声锻铁轰鸣,到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身影,百年长安正以“新央企”之姿,在制造强国的征程中开启新篇章。
9月2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承办的走进新国企·解析《国家工业密码》“新长安路上的摇滚”主题活动在重庆收官。为期三天的活动,上游新闻会同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等主流媒体,打卡了长安汽车碰撞安全试验室、数智工厂、全球研发中心、重庆西部汽车试验场(垫江)等,见证了这家新晋央企以技术创新破局,以全球视野布局,践行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不凡成就。
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长安汽车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将技术创新融入发展基因。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投资43亿元建成的智慧园区,拥有18个部门和7000多名研发人员,专注于智能驾驶、动力电池、车联网等技术领域。作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连续七届14年行业排名第一的“创新大脑”,长安汽车通过“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布局,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长安汽车拥有2.4万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智能化、软件领域人才5000余人、16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17家科技公司,以及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构筑了其技术优势。
数据更具说服力:长安汽车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2万余件,平均19件/天“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造好车’,更要定义‘下一代汽车的安全标准’。”实验室工程师的话语里,透着中国车企的底气。
长安汽车碰撞安全试验室投资3亿元,占地1.4万平方米,有170名工程师在此模拟全球最严碰撞法规,为超百款车型进行安全测试。深蓝S07在欧洲NCAP获得五星评价,长安打造了12款C-NCAP五星车型和5款中保研GOOD车型,以“零缺陷”安全标准赢得全球信任。
而占地3362亩的长安西部汽车试验场,50公里试验道路、70余种特殊路面(相当于绕地球500圈的年测试里程),更让记者们直观感受到“全球路况皆可驾驭”的硬核实力。“每一项技术创新,都要在这里经过‘地狱级’考验,才能交付到用户手中。”测试工程师说。
产业出海书写新央企担当
“新央企不仅是国内产业的引领者,更要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链长’。”在与媒体对话中,重庆长安汽车品牌总监李鸿彪的这句话,道破了企业的新定位。作为“链长”,长安正以技术为引擎、以产业链协同为抓手,在产业出海的征程中诠释着新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9月,长安发布“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品牌,凭借端到端驾驶辅助、分布式电驱、AI座舱等核心技术,向全球输出“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依托“六国十地”研发布局,企业已深度参与多项世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技术从“跟跑”转向“领跑”。“我们的智能座舱系统已在欧洲市场落地,用户反馈‘比当地品牌更懂用户需求’。”李鸿彪表示,这不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中国技术标准与用户体验的全球化验证。
在全球化“海纳百川”战略下,长安正以技术为纽带,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出海。从重庆到欧洲,从东南亚到中东非,企业先后在2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品牌发布会,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等新能源产品矩阵加速登陆全球市场。“我们不仅卖车,更输出‘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能力。”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在海外建立组装厂、联合研发中心,长安正与当地企业共享中国智造经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升级。
“成立三年,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60万台!”据深蓝汽车品牌总监李攀介绍,作为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深蓝汽车以智能网联领域的三大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新国企式”的技术普及与产业协同样本。
在智能网联技术普及上,深蓝汽车推动高端技术下沉主流市场。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企业率先提出“华为乾坤ADS纯视觉辅助驾驶方案”概念,打破此前高端辅助驾驶仅搭载于30万元以上车型的局限,将顶级智能驾驶技术带入20万元内市场。如今,该方案已全系标配于深蓝L07、S07等车型,新上市的S09更搭载华为全套辅助驾驶系统与鸿蒙智能座舱,真正实现了智能网联技术的规模化普及。
在安全体系创新上,深蓝汽车通过多模态融合算法与场景数据沉淀,为行业安全标准迭代提供了关键支撑。其技术实践不仅强化了产品安全性,更从数据与场景维度贡献了“深蓝方案”,助力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规范的完善。
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蓝汽车以南京数字工厂为范本,打造了行业首个“零排放工厂”。这座经工信部认证的国家级5G工厂,通过绿色工艺与智能管理实现生产环节零碳排放,为全球汽车产业向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制造样本。
从长安汽车的全球技术输出与产业链协同,到深蓝汽车在智能网联、安全、智能制造领域的具体实践,新国企正以“链长”的担当,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走上去”跨越。正如深蓝汽车始终强调的核心理念:“一切创新的最终指向,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价值。”未来,这家年轻的新能源品牌或将持续以技术为引擎,为新国企的全球化担当增添更鲜活的注脚。
感知中国工业向上的力量
三天行程结束,媒体记者们用摄像机、手机记录下碰撞试验室里“毫米级”安全设计的细节,在数智工厂见证“5G+AI”让生产线效率提升20%的奇迹,有人被洋炮局旧址与全球研发中心的时空对话所触动。
“今天触摸的不只是机器,是一个国家工业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精神密码。”一位参加活动的媒体人说。从数智工厂到全球研发中心,我看到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现在的成绩,领先于全球,工厂里每一位工作人员干劲十足的精神面貌,让我全方位地感受到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杨景百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对长安汽车的“解码”,更是对新央企,国家工业成果的一次展示——它们既传承着中国工业历史脉络,又以技术创新重构产业逻辑;既扎根中国市场,更以全球视野定义中国智造的高度,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
杨景百高度评价中国长安汽车的发展并祝贺新央企的成立。他指出,企业近年攻坚“三个不易”:传统业务向新能源转型“老树发新芽”、与新势力激战中“杀出血路”、百年企业坚守长期主义“做新做好”,殊为难得。
谈及成功密码,他归结三点:科技立企,以阿维塔等三大品牌凝聚创新共识;用户为本,坚守安全底线不动摇;团队奋进,上下同心汇聚专业合力。
对未来,杨景百信心十足:“企业核心优势已显——科技研发投入大,技术自主可控,需持续迭代巩固。”他同时认为,行业激烈竞争是阶段性现象,经整合后将形成合理格局。
最后,他肯定长安汽车技术、市场及资本前景,尤其科技体系化能力突出,寄望企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呼吁媒体深入探访产品技术,通过报道帮助消费者了解“新央企、新长安”。
从1862年到2025年,长安汽车的成长史,正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工业奋斗史。当智能电动化的浪潮奔涌而来,这家百年国企正以“新角色”担当新使命:用技术创新定义未来出行,用产业出海彰显中国自信,为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写下新的注脚。
“今天的长安,正在为全球用户提供智能网联汽车,为世界汽车工业贡献中国智慧。”企业负责人的话,回荡在长江之畔,也回响在中国工业向上的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