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蓝汽车而言,接手重庆工厂是其产能布局的关键一步。
近日,有消息称,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被长安汽车接手,现已改为深蓝汽车生产线。对此,深蓝汽车回应媒体称,消息属实,10月下旬就正式换标了,但目前尚未投入使用。

吴迪/摄
盘活闲置工厂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是其在华第五座整车制造基地。项目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8月投产,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77亿元,设计年产能30万辆,曾投产全新瑞纳、昂希诺等车型,后因经营问题工厂于2021年12月停工。
此前,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曾多次挂牌寻买家,但出售过程并不顺利。
2023年8月项目首次挂牌转让底价为36.8亿元,历经三次流拍后,最终于2023年底以16.2亿元成交,成交价仅为建设总投资的21%,不足首次挂牌价的一半。
接盘方为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其控股股东为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对于深蓝汽车而言,接手重庆工厂是其产能布局的关键一步。根据长安汽车战略规划,深蓝汽车需在2030年承担200万辆年销量任务,占集团500万辆目标的40%。去年,其旗下深蓝S07车型曾因产能不足出现交付延迟问题,此次接手重庆工厂后,深蓝汽车将形成南京、北京、重庆三地协同产能布局。
虽然积极扩张,为产能做储备,但深蓝今年以来销量表现一般,1—10月其累计销售新车20.6万辆,对照全年50万销量目标来看,完成率仅为41.2%,全年目标基本实现无望。
对于北京现代而言,出售重庆工厂是其在华战略收缩的延续。这家曾创造辉煌的韩系车企,2016年巅峰时销量一度达到114万辆,随后便持续下滑,2017年至2024年销量分别为78.5万辆、79.02万辆、66.26万辆、44.61万辆、38.5万辆、25万辆、25.7万辆和15.42万辆。
根据太平洋汽车网,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累计销售10万辆,刚刚过去的10月,其单月销量仅为1.25万辆。尽管11月初一汽出走的老将李凤刚出任北京现代国内首位“本土”总经理,但其能否助力现代重回市场中心仍有较大存疑。

孙婉秋/摄
快速获产能却藏退出难题
此类工厂收购并非孤例。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已出现多起闲置工厂并购案例:东风自主品牌接手日产、神龙汽车产能,吉利汽车收购沈阳原上汽通用北盛工厂用于生产银河车型,岚图汽车以7亿元收购东风日产云峰工厂,储能企业楚能新能源拟接盘威马汽车黄冈工厂。
不同于上述案例采用的直接资产收购模式(即购买生产核心资产),此次深蓝引入国资平台作为中间方,即国资平台先行收购,再移交车企使用,形成了“国资打台+车企唱戏”的特殊模式。
对此,上海盈科所资产律师陆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两种模式除了交易对手和资金来源不同外,风险控制上也存在较大区别,东风、吉利等交易前要自行完成尽调,深蓝则是国资已经完成资产清查和债务剥离后,将干净清晰的资产交由深蓝负责经营。陆鼎直言,深蓝的模式优势在于能够快速获得产能,降低费用,又能享受政府资源支持,劣势是需与国资平台约定资产使用年限、保值增值要求等条款,后续退出或转让的流程也更为复杂,“深蓝本质是用部分经营自主权换取资金压力缓解和产业资源倾斜”。

孙婉秋/摄
对于此类闲置工厂并购存在的隐形风险点,陆鼎总结为四方面。首先是土地合规风险,工厂2021年起停工多年,需核查是否需补缴工业用地闲置费,尽管燃油车改新能源生产大概率无需补地价,但需确认土地出让合同中的产能要求;其次,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需对土壤及地下水进行检测,避免低估治理成本;第三,数十万发动机生产线的维修记录、抵押涤除情况需核实,适配新能源生产的改造成本及调试周期可能影响产能爬坡;最后是设备年审、电力接入、排废许可等历史遗留问题需全面排查,避免投产后续纠纷。
针对工厂后续新能源化改造,陆鼎表示,不同企业需求不同,但建议需完成三类核心手续,包括环保合规手续、生产规划类手续,以及配套保障手续。
记者孙婉秋特约作者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