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宇薇
9月29日,香港联合交易所平台显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高新”)正式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国际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长春高新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基于我公司战略规划和国际化布局,选择赴港上市。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全球化战略落地,构建国际合作枢纽;另一方面将拓宽融资渠道,支撑高强度研发与管线扩张。”
2021年,长春高新推行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举措,立足差异化创新,在创新性药物及技术平台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今年上半年,长春高新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32%,达13.35亿元,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20.21%,其中相当比例投向创新药研发管线。
目前,长春高新已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了强大、多元化和创新的产品组合。截至目前,长春高新上市销售逾45种商业化药品,包括20多种全球及/或中国同类首创产品。拥有超过40个临床管线和已经递交IND申请的管线(14个处于III期临床试验或NDA阶段)。
在持续丰富产品矩阵的同时,长春高新已完成从“自主研发单轮驱动”到“自主研发+BD(商务拓展)双轮驱动”的战略升级,通过海外合作与授权、管线引进等多元BD举措拓展全球业务布局,这一转型在核心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体现得尤为鲜明。
今年9月份,金赛药业宣布与全球最大的脱敏治疗药企丹麦ALK-AbellóA/S公司(以下简称“ALK”)达成合作,将在中国联合开发并商业化ALK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AIT,俗称脱敏治疗),并获得ALK自研的3款AIT产品在中国大陆范围的独家代理权益。
“过去,金赛药业的发展核心聚焦于自主研发产品;如今,为加速切入新业务领域,战略已升级为‘自主研发+BD’双轮驱动模式。其中,脱敏相关布局是我们全力开拓免疫与呼吸领域的关键抓手,而这两大领域也被明确为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引擎。从长远规划来看,金赛药业的目标是在未来逐步成长为中国呼吸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进一步拓宽业务版图与行业影响力。”长春高新总经理、金赛药业创始人总经理、首席科学家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自2018年香港交易所推行18A上市规则以来(即允许符合一定条件没有收入、没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香港成为越来越多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今年5月份,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进一步加码支持力度,联合推出“科企专线”。在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呈现出显著的升温态势,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密集启动并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EO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港股市场既有政策包容性,又有国际化生态,还能解决企业海外业务的资金回笼、外汇结算等实际问题。从长期来看,港股上市是长春高新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有利于长春高新加速海外注册、拓展BD合作、打开新兴市场。随着创新药行业的发展,会有更多像长春高新这样的企业选择赴港上市,进一步丰富港股生物医药板块的生态;另一方面,港交所还在持续优化制度,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关注。”
上述长春高新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春高新将通过持续的高研发投资加速推进临床管线,并结合加强自有研发与选择性把握外部机会进一步扩大管线规模;同时,会借助创新药物海外授权、自主及/或共同开发以及其他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扩大全球影响力,在国内市场则通过扩大产品组合、优化收入结构并推动其多样化,助力公司实现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增长;此外还将不断提升制造能力,以满足新产品发布和国际合作的供应需求,同时推进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轻资产转型,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公司整体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