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5 20:36:00 股吧网页版
方建华:合肥模式还是合肥现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合肥,这个曾经位居二三线城市行列、在经济版图中略显低调的中部城市,近年来迅速跻身“万亿俱乐部”和“新一线城市”之列,以雷霆万钧之势闯入大众视野。

  不少人将其发展轨迹归结为“合肥模式”、“基金招商模式”,抑或是“最牛风投”,实际上这种总结是失之偏颇的。我认为,与其称之为“合肥模式”,不如称其为“合肥现象”,或许更为精准、贴切。

  风险投资和基金招商只是合肥成功的表面因素,合肥崛起的核心是在政府“顶层设计”下,以投带引,精准把握产业趋势,积极引进关键企业并进行股权投资,使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因此,我认为 “有为政府决策+善用股权资本+精选行业龙头+孵化产业集群” 是诞生“合肥现象” 的组合密钥。在合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为政府扮演着“操盘手”的关键角色。其中,一次“倾城之恋”和三次“世纪豪赌”,均堪称“经典之作”和“神来之笔”。

  合肥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创新培育的特色发展道路,为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成长与高质量发展树立了经典范例,但“合肥现象”又是难以复制、模仿的。

创新基因:跨越半个世纪的倾城之恋

  谈及 “合肥现象”,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对合肥的深远意义。事实上,这场始于上世纪的“倾城之恋”,早已为合肥埋下了创新的种子,奠定了其创新发展的基因。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家战备疏散的“一号命令”如惊雷般响起,包括中科大在内的一众北京顶级高校面临集体外迁的命运。彼时,时任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怀着对发展的炽热渴望与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力排众议,毅然奔赴北京。无数次的奔走游说,无数回的耐心沟通,最终换来了中科大落户合肥的圆满结局。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艰难岁月里,合肥对中科大倾注了“倾城之爱”。从“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让中国科大师生吃饱”的质朴承诺,到供电、供暖优先保障学校的实际行动,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这座城市对人才与创新的珍视。

  而中科大也不负这份深情,扎根合肥,潜心科研,如同一位默默耕耘的智者,为合肥后续的产业发展储备了雄厚的创新智力与顶尖人才,成为合肥创新发展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凭借着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合肥在国家创新发展的版图上不断崭露头角。

  它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国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首家“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市”、“十大创新型城市”等。一步一个脚印,合肥在科技创新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是其创新基因不断激活、不断迸发活力的见证。

  合肥与中科大这对“城校搭档”,如同亲密无间的战友,携手共进。正是这份默契与协作,让合肥在每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都能精准把握机遇,成功走出一条“原始创新 —成果转化—抢占产业制高点—爆发式增长” 的独特发展路径,为城市的崛起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产业豪赌:三次精准下注,孵化千亿集群

  在产业发展的征程中,合肥政府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与魄力,主导了三次堪称 “世纪豪赌” 的关键投资。每一次,都精准下注未来产业的龙头企业,最终成功孵化培育出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合肥的经济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一)缓建地铁,“重仓” 京东方:补足家电产业链短板

  早在2005年,合肥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发展思路。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合肥将目光瞄准了家电行业。彼时,“屏” 是合肥家电版图上缺失的一块重要 “拼图”。

  为了补足家电产业链,2008年,在财政捉襟见肘的困境下,合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暂缓地铁建设项目,拿出当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约60亿元的真金白银,引进了当时亏损超过10亿元的京东方,建设国内首条第6代TFT-LCD 液晶面板线。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我国新型显示器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更让合肥在显示产业领域占据了先机。

  当时,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京东方虽潜力无限,却深陷资金短缺的泥沼。合肥政府的果断出手,犹如一场久旱后的甘霖,瞬间解了京东方的燃眉之急。

  合肥政府在投资时,充分考量了全球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趋势,顶住了巨大的投资压力,承担了极高的投资风险,最终精准 “押注”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此后,合肥凭借与京东方的良好合作基础,连续吸引京东方8.5代及全球最高世代线10.5代线的投资。自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以来,其投资已超千亿元。

  合肥政府并非简单的资金投入者,而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其中。在为京东方提供关键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在后续的产业发展中与京东方深度绑定,积极参与产业布局与规划,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投资,合肥的回报率颇为丰厚。相关数据显示,随着京东方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股价大幅飙升,令合肥浮盈超百亿元。此外,在退出6代线与8.5代线项目时,合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收益高达约200亿元。

  伴随着京东方的成功,合肥也顺势崛起为新型显示产业领军之地,产业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围绕京东方这一龙头企业,合肥成功汇聚了180余家显示产业链企业,打造了京东方 TFT-LCD、视涯硅基OLED、维信诺AMOLED三大基地,吸纳了近4万名从业者,产业规模与营收均突破千亿元,形成了从原料供应至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集群,为合肥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种在特定时期,凭借对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敢于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进行战略投资的做法,需要政府具备卓越的胆识与魄力,也是“合肥现象” 难以被其他城市复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躬身入 “局”,“托举” 长鑫存储:填补存储芯片产业空白

  2017年,合肥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豪掷重金 “投注” 长鑫存储。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兆易创新携手合作,以80%:20%的股比共同创立了合肥长鑫,当时项目总投资预计超千亿元。

  在合肥的大力支持下,合肥长鑫发展迅速,很快便推出了国产第一代10nm级8Gb DDR4 芯片,仅用三年时间,就成长为业界翘楚。如今,长鑫存储已成功跻身全球存储芯片企业 “前四强”的行列,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的垄断局面,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对长鑫存储的投资中,合肥政府采用了多元化的投资策略。除了投入巨额资金外,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从政策支持到人才引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市场拓展,全方位为长鑫存储提供保障。同时,作为股东合肥政府还深度参与公司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扮演了积极股东的角色,为长鑫存储的稳健发展出谋划策。

  长鑫存储项目的成功,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集成电路领军企业抢滩合肥。

  通富微电子、寒武纪、力晶科技、安世半导体等企业纷纷入驻,为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中国电科38所研发的“魂芯二号A”芯片每秒可完成千亿次浮点运算,芯碁微电子研发的双台面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打破了国外高端设备垄断,易芯半导体成功拉制出12英寸芯片级单晶硅片……一系列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让合肥迅速汇聚成一个新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2024年,合肥市集成电路产值增长30%,其动态存储、显示驱动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相关数据显示,若长鑫存储成功上市,预估将为合肥带来超千亿元的浮盈。

  合肥政府对长鑫存储的投资,是典型的资本运作与产业培育相结合的成功范例。通过早期介入、长期扶持,合肥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这种政府深度参与产业培育的模式,需要政府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专业的产业判断能力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其他城市很难轻易复制。

  (三)果断出手,“抄底” 蔚来汽车:抢占新能源汽车先机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许多投资者都持观望态度。而合肥却在此时展现出了过人的胆识与果断,联手战略投资者“接盘”蔚来汽车。

  通过产业基金等形式,合肥为蔚来汽车提供了70亿元的资金支持,帮助蔚来汽车走出了“至暗时刻”。与此同时,合肥还积极协调土地、政策等关键资源,为蔚来汽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无疑是一次对新兴产业的大胆“抄底”。

  在合肥的精心培育下,蔚来汽车如同涅槃重生的凤凰,迅速发展壮大。到2023年,蔚来汽车成功逆袭,进入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仅在合肥的产量就迅速突破40万辆。资本市场也对蔚来汽车的发展给予了积极反馈,其股价一路飙升,合肥因此获得了逾千亿元的回报。

  蔚来汽车的成功,也带动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合肥成功集结了120余家产业链精英企业,业务范围覆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应用服务及全方位配套等各个环节。产业链的完善激发了营收的大幅增长,超3000亿元的营收规模构筑起了活力四射的良性循环生态。比亚迪、大众等行业领军企业及其配套伙伴也相继入驻合肥,使得合肥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崛起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其产业影响力已跻身全国之巅,在全球范围内也崭露头角。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5万辆,同比增长81%,出口量更是增长了3.3倍,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除了上述三大关键投资外,合肥市在投资光学摄像头领域龙头企业——欧菲光项目、中国大陆第三大芯片代工厂——晶合集成等多个重大项目中,同样成效显著,收获颇丰,赢得了外界的诸多赞誉。

“合肥现象”难以复制:独特的产业生态系统

  当然,“合肥现象”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与合肥市政府善用股权资本密不可分。

  今天政府利用股权资本招商已是家常便饭。长期起来,大多数地方政府习惯调用债权工具来支持产业发展,但放眼全国,像合肥政府那样在2008年、2017年和2020年的时间节点,敢于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利用大手笔的股权投资去培育、支持和招引产业的并不多见。

  如大多数人看到的那样,合肥在“善用股权资本”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它敢于 “接盘”、勇于 “押盘” 、智于 “操盘” 、细于 “稳盘”、巧于 “拓盘”。这背后依靠的是政府凭借敏锐的判断力与精准的战略规划。

  如果以人生寻求伴侣来比拟合肥所面临的四次重要的“机遇”,与中国科大的结缘可以说是倾城之恋、与京东方的结合是倾囊而出、与长鑫存储的联合是倾心倾力,而与蔚来的联姻则是借助资本“媒人”的绣球“奉子成婚”……

  随着“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战新产业异军突起,一大批产业新地标迅速崛起,进而带动产业集群崛起。这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强力推动了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而使合肥迅速跻身“万亿俱乐部”和“新一线城市”行列。

  合肥的成功,除了上述因素外,与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也密不可分。合肥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交通十分便利,宛如一个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经济枢纽。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如今,合肥已成为众多城市学习的榜样。从“苏南模式” 的发源地无锡,到山东等周边省份的兄弟地市,无不纷纷派出代表团赴合肥取经学习。一时间,合肥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网红城市”,其发展经验也成为了各地竞相研究的对象。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合肥现象”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地位的重大跃迁,更在于其构建了一套独特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这个产业生态系统是其他城市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建立起来的。

  “合肥现象”背后的真正逻辑,是在对产业实施深入研判、对产业链条进行全面梳理、对进入时机进行精准把握之后,通过引入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合理运用股权资本手段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培育完善的产业链,最终建立起包含新型显示、芯片、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未来,合肥能否在现有基础上再创辉煌,续写城市发展的传奇篇章?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继续把握机遇,引领产业发展潮流?让我们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