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涵盖航空餐食及冷冻冷藏食品的标准化生产与配送服务,年最大产能约2500万份,日均产量约10万份,仓储空间达40万份餐食,面对这样的标的,评估机构给出了增值率为57.35%的评估价,但交易双方确定的成交价却不到评估价的1/2,甚至低于标的净资产,这事发生在凯撒旅业(000796.SZ,股价6.49元,市值104.09亿元)身上,其交易对方背后是全球航空配餐领域的领先企业德国汉莎集团。
9月24日晚间,凯撒旅业发布收购公告,拟以1600万元拿下青岛汉莎天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汉莎)100%股权,后者的净资产(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为2820.85万元,评估价值4438.58万元,均较交易价高出不少。
更引人关注的是,青岛汉莎已停工近一年且处于亏损状态。凯撒旅业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中解释,青岛汉莎地处华东核心区域,与公司在华北、西北及海南的航食业务形成互补,可迅速补充公司航食业务产能并推动全国化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业务协同与规模效应。但这一布局难以消除的疑虑是:为何选择收购一家停工且亏损的企业?为何评估价与成交价出现如此大的差距?
逾4400万元资产为何以1600万元出手?
根据公告,凯撒旅业全资孙公司北京新华空港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航食)拟以自有资金1600万元收购(香港)国际食品服务有限公司所持青岛汉莎100%股权。
公告介绍,青岛汉莎的主营业务涵盖航空餐食及冷冻冷藏食品的标准化生产与配送服务,其工厂坐落于青岛莱西市,莱西工厂总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拥有近1.24万平方米生产空间,8条生产线,工厂年最大产能约2500万份,日均产量约10万份,仓储空间达40万份餐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评估报告,以2025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采用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青岛汉莎净资产(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为2820.85万元,评估价值4438.58万元,评估增值1617.73万元,增值率为57.35%,但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交易对价为1600万元。对此,公告中仅提及,交易是基于青岛汉莎的实际财务状况、资产质量、停产状态以及未来的协同价值等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主要外航客户订单减少以及连锁餐饮品牌重要客户订单下降,青岛汉莎持续亏损,于2024年9月30日停产。因此,公告中所披露的青岛汉莎业绩并不能直接反映上述产能规模带来的业绩增益。
记者致电凯撒旅业,工作人员称不接受电话采访。记者根据要求发去采访函,就评估价格与交易价格的差异、青岛汉莎产能预计带来的业绩增厚等情况提出疑问,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另一个可供侧面参考的案例来自凯撒旅业目前拥有的航空配餐业务,其在2025年半年报中介绍,旗下凯撒易食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撒易食)业务覆盖航空配餐、铁路餐饮、邮轮船供、社会化团餐及休闲食品五大场景,其年航空配餐量逾2000万份,铁路配餐服务旅客近4000万人次。根据定期报告,凯撒易食2025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703.33万元;2024年全年,这两项数据则分别是3.74亿元、343.2万元。
标的停工近1年,收购后将被作为研发和生产基地
青岛汉莎2024年的收入是1166.16万元,净利润为-1536.98万元;今年上半年收入数据未披露,净利润为-760.36万元。
为何要收购一家亏损且停工的企业?凯撒旅业称,收购可承接青岛汉莎现有的生产能力与航空配餐等专业资质,公司将能在较短时间内切入山东及周边的航食、团餐与零售市场,避免自建产线所需的高额前期投入与漫长认证周期,显著降低投资与运营风险并提升市场进入效率。
记者查询到,凯撒旅业发布公告的同时,还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相关文章。其中介绍,青岛汉莎是德国汉莎集团落地青岛莱西的餐食生产基地。德国汉莎集团是全球航空配餐领域的领先企业,与凯撒易食建立了20多年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众号文章还称,以青岛汉莎为研发和生产基地,公司将联合领先的餐饮产品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机构,围绕地区特色航空餐食、团餐、便利店即食及出口等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凯撒旅业原为海南上市公司,2023年12月完成了重整,控股股东变更为青岛环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环海湾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青岛市市北区国有资产运营发展中心。
随后,凯撒旅业在青岛当地进行了一些投资布局。例如,公司去年3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凯撒海湾目的地(山东)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要依托青岛市市北区独特的资源禀赋与控股股东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打造“海上旅游”等精品文旅项目。几日前,凯撒旅业公告,该子公司将向关联方租赁位于青岛市小港湾的海域使用权,用于投资建设和运营青岛小港湾休闲海钓基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