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五粮液召开董事会选举华涛为公司新任总经理,至今已整整一年。
这位“70后”干部深耕政务领域与基层管理二十余年,在宜宾高新区任职期间,区域生产总值实现上台阶式的跃升。五粮液是宜宾市白酒产业龙头,更是该市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重要引擎。
面对当前白酒行业的新形势,五粮液将化解系列矛盾的核心定位为回归消费需求,从品质、品牌、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五个方面巩固增强企业稳健增长的态势。
上任一年以来,从核心单品控量稳价,到加大直销渠道突破;从“动刀向内”的销售体系改革,到“降度”拥抱年轻化,华涛带领五粮液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2025年8月,五粮液交出了上半年业绩答卷:实现营收527.71亿元,同比增长4.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4.92亿元,同比增长2.28%。这是近年来公司业绩增幅首次降到个位数。
从这份成绩单来看,改革的市场反馈仍需时间沉淀,而华涛与五粮液穿越行业周期的考验,也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考验一:稳定价格
核心产品坚定选择“量的合理增长”
去年华涛履新时,白酒行业价格体系下行已成为共识,第八代五粮液(普五)的价盘稳定,成了他必须破解的“开门考”。
今年春节旺季前夕,第八代五粮液(普五)市场批价一度跌破900元/瓶,核心单品价格下探挤压了经销商利润空间。
对于“保价”与“保量”的关键取舍,华涛给出答案——“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1月,五粮液在传统旺季期间果断暂停第八代五粮液供货,对传统渠道实施“停货减量”,而减量部分则以直销形式定向开拓团购市场。
这一调整既通过控制流通端供应量缓解价格下行压力,又借直销渠道强化企业对终端价格的掌控力。市场反馈立竿见影,市场批价快速回涨,一周内单瓶涨幅约30元,初步稳住价格信心。
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直言,“停货+减量”的举措,本质是五粮液向市场传递对普五挺价、追求长期良性发展的决心。
元旦春节期间,第八代五粮液市场价格持续提升,产品动销整体平稳。同时,社会库存亦处于低位,春节后流通环节库存基本消化,部分社会终端“零库存”运行。
此外,五粮液“高端稳量、次高端放量”策略,更成为平衡量价、对冲行业压力的关键抓手。今年上半年,五粮液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12.75%;其他酒产品销售量8.6万吨,同比增长58.81%。公司解释,主要系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中低价位酒更受消费者青睐,相关产品销量相应增加。
以次高端及中低价位产品的“放量”,既填补市场需求空白,也为高端产品“稳量保价”提供缓冲空间,形成多价位带协同发展的格局。这也是对华涛提出“回归消费需求”这一思路的落地。
在酒业分析师蔡学飞看来,华涛上任后的稳价策略通过暂停传统渠道供货、削减低质量销售激励,同步强化电商直配与即时零售试点,短期内实现了第八代五粮液千元价格带的稳定回升及渠道库存优化,保证了价盘的整体稳固。
然而,随着中秋国庆旺季临近,市场又给出了新的考验——第八代五粮液市场批价再度回落至900元/瓶以下。这场关于“价”的考题,仍需华涛持续作答。
考验二:渠道拓展
要拥抱新兴渠道但不能“粗放扩张”
价格防线初筑之际,“量的合理增长”与渠道结构优化的协同推进,成了五粮液的下一道课题。华涛上任后的渠道战略清晰指向“强化直营掌控”与“精准生态治理”双轨并行,其中新兴渠道的拓展尤为关键——提升产品占比、试点即时零售、扩大新零售自营份额,一系列动作渐次展开。
今年上半年,五粮液直销营收达211.9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显著高于公司当期整体营收增速,直营渠道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3.15%。
不过,对新兴渠道的“拥抱”并非“粗放扩张”,而是“有控有管”。
今年3月,五粮液对线上店铺进行“清理”:公布的官方授权电商渠道名单与前次比较,新增4家店铺(官方自营店铺和其他平台店铺各2家),减少15家店铺(均为其他平台店铺)。 通过聚焦官方渠道减少非规范店铺对价格体系的冲击,推动直销收入占比与毛利率的回升。
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华涛进一步明确:要全面布局电商渠道,同时加强对不合规、不规范商家的监测和打击力度,联合各方应对非正规补贴行为,从源头维护线上价格与渠道秩序。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对此也非常关注。他认为,五粮液需要“稳增长”,就必须控货稳价,部分市场动销不畅会导致价格波动,从而出现不合格商家。华涛上任后,其推动电商改革、提升直营占比、清理不合格商家等,都是当下的对应措施。
蔡学飞则认为,华涛相关举措通过打通“三店一家”终端网络与即时零售模式,既能降低渠道内耗、稳固高端品牌溢价,又能依托直营数据反哺产品创新,为年轻化、国际化布局奠定可持续增长基础,应该说,对于调整周期下的五粮液渠道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保障性价值。
但这样改革的阵痛同样明显。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五粮液产品经销商数量减少20家,为近3年同期的首次减少。
有分析认为,渠道结构优化必然调整利益格局,依赖传统分销的老经销商因利润压缩选择退出,而新终端拓展尚处“空窗期”。这一现实挑战,或将考验华涛推进渠道改革的耐心与智慧。
考验三:销售管控
向内动刀掀起“效率革命”
渠道与价格的变革,终究需要内部组织体系支撑。2025年,五粮液将之定调为“营销执行提升年”。
春节后,华涛便在内部启动了销售体系的重大变革:撤销五粮液品牌事务部,整体划入五粮液酒类销售公司。在原五粮液品牌事业部的二级部、专卖店管理部等部门基础上组建为9个职能部门;原27个营销大区平移至前述公司,并划分为北部、南部和东部三个营销片区,建立“总部-区域中心-终端”垂直管控体系。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动作正试图实现“品牌策划-渠道落地-终端动销”的闭环管理。
而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人才市场化。“当前公司营销体制改革抓得实之又实,严格执行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华涛以五粮液新零售公司为例,说道:“电商业务板块我们(就)拿出了最新的机制,进行了市场化的选聘,包括高管、中干、员工,以期在新兴渠道方面发挥他们更大的力量。”
在业内看来,华涛推动的这一系列改革,与其过往任职期间的“扁平化管理”思路一脉相承,通过精简层级、强化协同,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以系统化的统筹能力破解难题。
蔡学飞指出,这种“向内动刀”的变革,不仅是架构调整,更是管理向精耕细作的战略转身,为其千元价格带维稳、年轻化破局,以及全国性的渠道下沉深耕提供了组织保障。
但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与销售业绩的短期压力如何平衡,这场“动刀向内”的改革,其效果仍待检验。
考验四:寻找增量
“年轻化试水”还有待市场检验
当内部效率革命的齿轮转动,五粮液更需在新赛道寻找增量。
在“年轻化”已成头部酒企必答题的当下,如何打破白酒与年轻消费者的认知壁垒,成了华涛必须面对的课题。
2024年底,五粮液由公司领导挂帅,组建了年轻化专班。华涛还专门为年轻化专班定了调:从度数年轻化、外观年轻化、酒体年轻化、容量年轻化、定价年轻化等几方面入手。
战略落地的首个关键动作,是今年8月26日上市的29°五粮液·一见倾心,产品酒精度29度,500ml产品售价399元/瓶。而为了更加贴近和打动年轻人,五粮液甚至还为这款产品请到了邓紫棋担当全球代言人。
除了在白酒品类内做年轻化延伸,五粮液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年轻饮品市场。五粮液旗下仙林生态酒业则搭上了“精酿啤酒”风潮,宣布上市中式五粮精酿啤酒“风火轮”,定价19.5元/罐。
这些跨界尝试展现了五粮液拥抱新消费群体的积极姿态。能否让年轻消费者真正认同“五粮液”品牌在全新品类中的价值,将是这些“年轻化试水”能否成功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29度五粮液并非孤立的产品尝试,还是五粮液主品牌度数矩阵的关键补位。在八代普五面临一定压力下,五粮液持续在主品牌系列发力,使代际系列产品实现了29°、39°、45°、52°、68°五个度数的全覆盖。
欧阳千里分析,五粮液推出低度白酒、啤酒,并非简单的年轻化战术,也是帮助渠道增加盈利产品的措施之一。他进一步指出,华涛上任后,需要在海外、高端、低度等方面创造新增量、大增量,才能有效巩固五粮液头部地位。
来到五粮液的三百多天,华涛用一系列果断改革回应外界期待。但,行业的深度调整带来的挑战也愈加严峻和现实。也许,对华涛和五粮液现任管理层来说,带领这艘行业巨轮平稳穿越周期,这场考验的帷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