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田甜)7月26日,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大安市正式投产,首批带有“氢洲 Hyglobal”标识的绿氨罐车同日出厂。该项目创造了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等4项全球之最,标志着我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首批绿氨罐车出厂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该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新能源装机800兆瓦(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氢制绿氨18万吨。投产后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约23万吨,相当于可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产生的碳排放。
据了解,该项目在投产前已与欧洲、日韩等多家企业签署销售协议。投产前夕,吉电股份再与法电中国、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日本伊藤忠和荷兰孚宝等多家国内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首批绿氨于投产当日正式发往下游应用市场,实现绿氨产品向国际市场的实质性拓展。

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液氨罐区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创新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设计思路,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3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在技术创新领域创下4项全球纪录。
其中,该项目是全球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建成的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从电到氢再到氨的全产业链贯通,为新能源发电就地转化提供了新路径。
在制氢技术上,项目采用全球最大规模的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36000标方/小时的碱液制氢与9600标方/小时的PEM制氢设备实现了双技术路线耦合,兼顾规模化与灵活性,构建组合优势。
与此同时,项目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系统,攻克直流离网制氢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难题,实现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制氢,探索风光离网制氢新模式。
此外,全球最大规模的固态储氢装置同步落地,48000标方固态储氢装置的建成,验证了固态储氢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可行性,助力破解氢气储存难题。
该项目同时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源荷互动”机制,解决“风光”发电波动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在一体化调度、集群控制等方面完成工业化实践。其绿氨产品已获欧盟低碳燃料标准符合性预认证,为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奠定基础。
除了技术突破,项目还创造近400个就业岗位,吸引能源领域专业人才汇聚东北。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引擎,项目将激活吉林西部资源潜力,重塑产业结构,为东北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投产当日,吉电股份同步发布全球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品牌“氢洲Hyglobal”及“绿能FRESH”品牌。其中,“氢洲Hyglobal”品牌标识以“H2和地球”为视觉核心,象征绿色氢基能源重塑生态的使命;“绿能FRESH”则以“未来、创新、卓越、可持续、和谐”为支柱,彰显其“绿色能源创享者”的定位。
吉电股份董事长杨玉峰表示,公司将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绿色氢基能源产业,滚动开发梨树绿甲醇、绿航油等示范项目,不断巩固和扩大绿色氢基能源产业领先优势,锚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氢洲Hyglobal”系列产品全球销售,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作为国家电投集团全球唯一绿色氢基能源运营平台,吉电股份将通过此次投产与品牌发布,完成从风光新能源到绿色氢基能源的全链条延伸,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