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原料供应紧张、铜加工费(TC)跌至历史低位等多重挑战下,云南铜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完善运营管理协同机制,在实现产量创新高的同时,自身创新能力也得到持续提升。
云南铜业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9.13亿元,同比增长4.27%;利润总额18.95亿元,同比增长2.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7亿元,同比增长24.32%。
以务实行动破解市场难题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受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市场价差变化以及铜精矿供应受限等因素影响,今年铜产业链相关企业普遍压力较大。云南铜业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剑辉认为,当前压力的形成,可归因于两大方面:一是过低的冶炼加工费打破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均衡;二是外部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显著加剧了铜价与市场价差的波动风险。
“今年4月初因美国关税政策引发伦铜价格暴跌,短短几日跌幅约2000美元/吨,导致国内外价差急剧扩大。尤其在4月至7月期间,伦铜与沪铜价差出现快速逆转,从伦铜最高升水2000美元/吨转为沪铜小幅升水,这种巨幅波动对国内铜冶炼企业、废铜进口企业造成了显著影响。”他说。
关税风波造成的供应链波动与矿石供应偏紧等问题,不仅加大了国内冶炼企业的原料获取难度,还加剧了下游客户的成本压力。张剑辉表示,为应对挑战,公司积极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同时密切关注宏观和行业信息,适当调整采销策略,加强库存管理,提高供应链对市场的敏感度,以最大限度抵消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近年来铜冶炼加工费(尤其是长单 TC)持续低迷并创下新低,给整个行业带来压力。作为国内较大的铜精矿采购商之一,公司凭借与各大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积极谈判,努力稳定长单供应量,保障了生产的有序进行。
同时,公司还采取了持续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效率、挖掘硫酸等副产品利润潜力、协同保障原料供应等举措,增强了综合竞争力,缓解了TC下行带来的压力。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云南铜业阴极铜产量77.94万吨,同比增长53.22%;矿山精矿含铜与冶炼阴极铜的单位完全成本均优于年度降本目标。
记者了解到,期货市场在铜贸易定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进口铜精矿的长单合同通常只约定加工费,甚至有部分仅约定数量,加工费随行就市。其合同作价期(QP)主要参照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价格进行结算。而销售端,定价则普遍采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升贴水”的模式。
期货价格具有公开、公允的特性,是市场定价的核心基准;而现货端存在的品质、地区、资金收付、仓储运费等差异,则通过升贴水机制进行调节。这种“期货定价、现货调节”的期现结合模式,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大宗商品定价与交易体系。因此,在国内有色金属生产、加工、贸易等领域,企业普遍采用点价、均价等方式,对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进行定价结算。
不断优化套期保值模式
在企业看来,参与期货市场的核心目标,是为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有效工具,进而在市场波动中实现长期稳健运营。张剑辉表示,作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套期保值在矿山端的卖出定价环节、冶炼加工及贸易端的利润均衡与业务闭合环节,均能发挥关键作用。
张剑辉介绍道:“我们每年都会以经营目标为导向,根据年度市场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资产风险管理策略。例如,针对矿山生产和库存,核心是防范价格下跌风险,因此会选择适当时机卖出保值。我们对自产矿的考核标准,就是其经过套期保值后的综合销售价格高于年度市场均价。”
他进一步解释说,实际操作中需考虑多重因素。矿山库存的流动性与其产出计划紧密相关,此外,实物库存还会长期占用资金。当实物流动性不足时,企业必须审慎评估市场,若预期价格平稳或上涨,则会暂停卖出保值。“尤其在当前市场波动加剧、企业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原料与产品可能出现结构性短缺,这给企业的卖出保值操作带来了不小压力。”
对此,企业可从保值模式与作价模式两方面进行优化,具体包括:一是调整营销政策,限制进口矿选择周期过长的作价条款,同时约束销售端信用客户在延迟付费情况下的提前作价行为;二是优化持仓头寸,结合现货合同的计划及执行情况,对每日操作计划开展动态评估;三是做好保证金准备,充分利用保值额度,丰富“期货期权与现货相结合”的多元化保值手段。
在对冲方式选择上,企业可优先通过现货手段,对冲采购与销售环节中作价方式相同的风险。对于作价方式不同或时间存在差异的敞口,则可借助期货市场锁定风险。例如,当企业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节奏不均衡,或客户出于“低买高卖”选择特定作价方式时,便可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依托价格外部传递的便利通道,企业能够精准测算现货采购与销售的成本底线,优化采销经营模式。这一做法既为客户提供了更灵活的作价选择,又有效管控了自身面临的价格风险,同时还节省了与客户之间的多重交易成本。
此外,张剑辉表示,无论是外部风险防控,还是内部经营管理,均需通过各主体“当期闭合”有效控制价格风险。具体而言,“当期闭合”即当期买卖的原料与产品参照同一基准价,以相同价格完成交易,同时实现数量对等。从操作逻辑看,闭合本质是风险对冲行为,期货端操作必须与实物端现货买卖形成反向对冲。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闭合交易需实时开展,最迟需在当日收盘前完成,应做头寸操作,以此降低因时间跨度拉长引发的价格波动风险。
在张剑辉看来,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本质是各类产品的产出流转与各环节的价格交易,而“量价相乘”即是企业创造的价值。企业若想实现价值最大化,既需要保障各环节实物流转的稳定性,也需要在市场中开展有效的价格管理。在期货市场这个公开透明的交易场所,企业可结合自身经营实际与风险承受能力,自主选择风险敞口的开启与关闭策略、确定风险管控模型,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利润目标,谋求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