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寓意国家“大厦之门”。作为改革开放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始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创新发展的热土。 2024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89.01亿元,同比增长5.5%。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3年的11年间,厦门经济总量从2922亿元增至8066.49亿元,年均增长7.1%;人均GDP从7.43万元增至15.17万元,实现倍增。 万亿GDP,是城市经济能级的外在标志。厦门经济总量连续跨越6个千亿台阶,成为下一个万亿GDP城市的有力竞争者。按照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速,在“十五五”前期,厦门有望顺利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 厦门,何以迈向万亿之城?放眼鹭岛,这一从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经济特区,金融“活水”正持续浇灌产业生态,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上市企业,它们纷纷在改革开放、创新求变中拾级而上、步步登高。 2019年以来,厦门市累计新增A股上市公司23家,较此前增加五成,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68家,全省占比达四成,其中沪深主板43家、创业板21家、科创板3家、北交所1家,总市值超过7000亿元。 2024年度,厦门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7万亿元,支付各项税费合计316.7亿元,约占地方税收收入的48.4%;实施分红总额160.72亿元,同比增长19%。厦门上市公司发挥着实体经济“基本盘”、经济发展“排头兵”、科技创新“生力军”的作用。 今日的厦门,已是一座雄踞东南海滨的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城市。这里早已将改革基因融入血脉,把开放优势化作动力,把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气质刻进骨子里。 厦门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背后,离不开资本赋能。向“新”出发,上海证券报调研小组奔赴厦门,在鹭岛潮起中追“新”逐“质”,实探厦门经济含“新”量,记录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共振。 这其中有四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企业样本,反映的正是厦门立时代之潮头、树实践之标杆的四种探索: “数智改革者”厦门港务——在巨轮穿梭、班列疾驰的厦门港,感受大厦之门越开越大,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港口的信心。 “出海探路者”金牌家居——在机械臂穿梭、智能化分拣的智能工厂里,发现金牌家居“抢先半步”布局海外、穿越行业低谷的底气。 “转型破局者”七匹狼——在米兰时装周秀场里,探寻拥有35年历史的“夹克专家”七匹狼坚守主业、再塑品牌的转型路径。 “珠峰攀登者”特宝生物——在特宝生物的实验室和生产线,解码自主创新的生物医药“九死一生”的研发历程。 数读厦门 2024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89.01亿元,同比增长5.5%。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3年的11年间,厦门经济总量从2922亿元增至8066.49亿元,年均增长7.1%;人均GDP从7.43万元增至15.17万元,实现倍增。 厦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68家,全省占比达四成,其中沪深主板43家,创业板21家,科创板3家,北交所1家,总市值超过7000亿元。 2024年度,厦门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7万亿元,支付各项税费合计316.7亿元,约占地方税收收入的48.4%;实施分红总额160.72亿元,同比增长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