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多晶硅期货午后扩大涨幅,截至收盘,主力2511合约上涨4.5%。
消息面上,下游光伏市场部分型号组件因缺货而报价上涨。
据了解,前期反内卷行情推动了多晶硅期货价格持续大涨,在过去一个半月内,多晶硅期货价格累计涨幅高达60%。而如今,这股涨价潮已从上游逐步传导至产业链下游,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经过7月的两次价格大幅跳涨后,在光伏产业链中激起层层涟漪,从上游硅料企业到中游组件厂商,再到下游电站投资商,全产业链正面临成本与利润的再平衡。”一位光伏行业研究员对记者分析称,7月初,市场预期硅料会因反内卷而涨价,下游企业谨慎地进行了囤货,使得硅料库存发生了下移。
“不过自8月以来,下游的备货力度已经显著减少。虽然组件环节有名义上的涨价,但实际的成交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动。”该研究员进一步分析称。
资本市场上,光伏板块在资本市场上异动拉升,板块内欧晶科技(001269.SZ)、石英股份(603688.SH)等涨停;不只是光伏产业,半导体板块盘中也大幅走高,盛科通信(688702.SH)午后涨超15%、晶丰明源(688368.SH)收涨9%。
对于这波涨价潮,行业人士认为,当前组件环节虽有涨价动作,但终端接受度存疑。价格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游电站对涨价的接受程度,若下游抵触涨价,组件价格或难以维持高位。
根据上海有色网发布的光伏供应链调研情况,目前终端企业仍以观望、博弈为主,对价格的接受心态有所分化。尽管部分项目采购组件价格已有所上调,但另有部分组件企业因高价订单承接不畅,本周已开始低价出货。
SMM数据统计,8月份以来分布式组件整体小幅反弹,其中非主流大版型710W近期市场供应量较少,近期企业报价上调,但主流组件后续仍受到终端接受意愿度的影响,市场不确定性仍然较强。
市场供需失衡下,硅料企业与组件企业的博弈也持续拉锯。
一位产业人士告诉记者,头部硅料厂凭借库存优势和成本壁垒,采取“限量保价”策略,部分企业8月排产计划仅完成70%,优先保障长单客户;而组件厂为锁定成本,开始小幅增加硅料库存但由于资金压力,大规模囤货意愿有限。
“现在是硅料厂不急,组件厂着急。”上述产业人士分析,硅料厂已有合理利润,但组件厂尤其是一体化企业更希望通过降价抢占市场份额,双方博弈或将持续整个三季度。
此外,相较于光伏行业、多晶硅价格大涨对半导体行业的传导较弱。
行业人士对记者称,由于半导体级硅料的纯度要求较高(通常需达到11N-13N),其生产难度和成本远高于光伏级硅料(6N-9N),尽管多晶硅涨价虽短期压制组件利润,但半导体级硅料价格由长期协议主导。此外半导体领域技术迭代升级为其价格提供了关键支撑。
罗博特科董事长戴军近日在长三角上市公司领航者对话活动中提到,光伏行业技术突破后,因缺乏行业自律,陷入了内卷式复制。他建议,行业应建立设备、材料、制造企业技术共享机制,同时通过国际化布局整合全球资源。
不过半导体行业也需要全行业协同实现国产化。戴军认为,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一方面需要国内企业在传统制程领域持续突破;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化并购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全行业需避免“技术复制”的短视行为,需建立长期协同机制。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硅业分会指出,短期内多晶硅市场仍将靠成本保价,供需基本面影响有限。但当前市场上,主流签单模式以高性价比采购为主,仍未恢复至常规采购状态。预计当前价格已接近阶段性高点,在产业政策或终端需求无重大变动前,多晶硅市场价格将逐渐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