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1-13 11:30:40 股吧网页版
开年不到两周 “中小板老8股”之一锁定面值退市
来源:上游新闻


K图 002002_0

  2024年的退市大潮,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刚开年不到2周,A股市场就诞生了2024年首批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股票,其中包括了正处于“弱冠之年”的“中小板老8股”之一:ST鸿达。

  事不过“三”

  ST鸿达保壳终告失败

  2024年1月12日,ST鸿达被405万手封单压在0.71元跌停价上无法动弹。至此,该股已连续16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面值。按照退市新规,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将被强制退市。换句话说,ST鸿达已“提前锁定”面值退市——这是2024年首家提前锁定退市的股票。

  ST鸿达,原名鸿达兴业,曾用名“金材股份”,初始名“江苏琼花”,是2004年6月25日上市的第一批8家中小板股票之一,可谓“中小板老8股”。该公司是一家氯碱类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型企业,主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主要生产聚氯乙烯、烧碱、纯碱等基础原材料化工产品。

  彼时国内经济全面繁荣的背景下,江苏琼花的基本面因原实控人于在青违规担保而一路下滑,至2007年三季度便出现了亏损,一直亏到2009年四季度通过鸿达兴业集团花费3.05亿元取得琼花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3048.64万股的非经损益“亏转盈”才暂时保壳。不料,2010-2011年三季度,ST琼花继续亏损,至2011年四季度又通过非经损益扭亏为盈。从2012年二季度起,该公司在新兴产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不仅保壳成功、两度更换股票简称,而且连续11年不同程度盈利直至2023年一季报。从2023年二季度起,该公司就陷入了连续巨亏的泥潭中。

  事实上,早在其财务数据看起来靓丽的2020年,鸿达兴业开始就发生债券违约、股权质押及信托贷款逾期。到2022年,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有高达129.3亿元到期债务未偿还。2022年11月-12月期间,鸿达兴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就接连被司法拍卖,合计1.90亿股。2023年1月5日,“炸雷”终于全面引爆,鸿达兴业集团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缺乏清偿能力,直接向法院申请了破产清算,导致股票被冠以ST字样。

  二级市场上,ST鸿达在过去20年时间里经历过三轮辉煌的牛市,以“前复权价”计算,2005年4月至2015年6月涨幅高达531倍,不啻为“黄金十年”。如今,该股股价又回到了2009年的水平,而面值退市意味着前两次保壳成功的ST鸿达,将“事不过三”地在A股市场“灰飞烟灭”。此外,鸿达转债在短短7天崩跌近60%后,也将面临“摘牌”的厄运。

  *ST爱迪连续21次跌停

  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除了ST鸿达提前锁定面值退市外,另一家提前锁定面值退市的是从事珠宝首饰生产与销售的*ST爱迪。该公司自2023年12月14日至今,连续21个交易日触及跌停,最近15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面值,目前位于0.48元,毫无疑问地触及了面值退市的新规。该公司上市时间才9年,最近3年财务数据一直亏损,截至2023年三季度每股净资产也是负数,2022年年报更是“拒绝(无法)表示意见”,触及了多项强制退市条例。

  “退市常态化”屡被提及

  退市数量或“成倍增长”

  随着ST鸿达与*ST爱迪提前锁定面值退市,今年第一波退市潮发生的时间超越了2018年中弘股份的退市时间,打破了有史以来的最早纪录。与此同时,《经济日报》刊文《乐见面值退市渐成常态》,称“有进有出是一个健康资本市场的应有之义。监管部门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着退市制度运行的最优解,劣质企业出清在加快,市场吐故纳新在提速。可以预见,A股市场将日趋清澈透明”,为常态化退市摇旗呐喊。那么,投资者在操作上,应当如何规避即将退市的风险股呢?

  “判断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存在退市风险并不难。”富鼎资管经济学家李维夏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第一类是位于1元面值边缘且基本面徘徊在盈亏边缘的个股,相对而言这类股并非国资控股,一旦遇到系统性风险或者消息面爆雷,退市会很快;第二类是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的公司股票,只要发生1年就会被*ST,连续2年如此就会退市;第三类是每股净资产为负数的上市公司股票,同样是第1年*ST,连续2年就退市。截至目前,A股市场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多达56家,每股净资产为负数的上市公司37家,更有106家上市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随着年报临近,哪些公司将被*ST,哪些公司面临退市,是肉眼可见的。

  此外,李维夏还提醒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若以提前锁定退市作为标准的话,去年一共有49家上市公司股票摘牌,预计今年退市数量相比去年不但不会减少,严监管背景下退市股或将成倍增长,甚至反超IPO数量!这样的常态化退市,相当于是为长期低迷的A股进行刮骨疗伤的大手术,也是一种“减负”,为日后营造风清气正的资本环境与长期走牛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所以,投资者应主动远离上述三类个股,积极参与具有高成长性的优质股中实现“价值投资”。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上游新闻记者王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