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震荡上行,8月份以来A股市场主要指数更是持续上涨。在此背景下,外资机构加速入场布局A股。高盛PrimeBrokerage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的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的最新研报观点认为,A股市场情绪显著回暖、中期展望向好。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1日,外资机构(含陆股通、QFII/RQFII,不包括外资私募)持有A股市值约2.5万亿元,相比2024年末的2.31万亿元增长8%,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2.72%。
此外,截至8月21日记者发稿,A股市场已有920家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报,其中有26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里出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身影,合计持股市值约301.40亿元。从行业偏好来看,QFII更青睐医药生物、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
从持股比例来看,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思源电气、双环传动、宏发股份、益丰药房、华明装备等A股公司的外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超24%,反映出国际资本对A股优质资产的认可。
今年以来,外资机构调研A股公司的节奏也明显加快。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年内共有680家外资机构累计调研A股公司5620次。全球对冲基金Point72、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等6家机构调研次数均在100次以上。
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等板块是外资机构的重点调研方向,尤其是自动化设备、机器人、锂电池、光伏设备等细分领域受到高度关注。例如,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高度关注汇川技术、百济神州、中控技术等公司。
惠理中国业务副总裁及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认为,外资机构非常重视调研。以惠理为例,每年需要在亚洲范围内进行超过1000次的上市公司调研。
未来市场热度能否持续?高盛发布的研报认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明显增加,但配置仍处于保守区间,配置缺口将持续支持中国市场的后续上涨。根据EPFR(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初步数据,截至7月末,全球共同基金对中国市场的主动配置比例上升,达到6.4%,仍低配330个基点。
多项因素支持市场热度持续,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一是A股融资余额占市值的比例仍较低;二是银行存款余额持续强劲增长,为股市带来潜在增量资金;三是交易量维持高位;四是与全球主要市场相比,A股估值仍具吸引力。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表示,尽管近期权益市场显著回暖,但基于估值水平、股债性价比及政策环境综合判断,当前A股尚未进入过热区间,长期可投资性依然突出。
摩根士丹利也认为,A股表现将继续领先。该机构预计,资金加仓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中国股票市场的获利修正幅度趋势在全球主要市场排名较前,且估值较其他市场更低,大概率会继续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从外部因素来看,摩根士丹利认为,随着越来越接近美联储的降息时间,以及市场对美元走软形成更广泛共识,全球投资者配置非美市场的意愿会进一步增强。
从产业层面看,多家外资机构持续关注“反内卷”对企业的影响。李长风认为,“反内卷”政策的推出,将持续提升中国A股的可投资性。
高盛发布的研报认为,“反内卷”有望为中国企业盈利注入新的动力。从行业角度来看,在利润率回归正常的情况下,潜在的供给减少和行业整合,有望推动相关行业的盈利到2027年整体提高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