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主研发磷酸锰铁锂材料,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和低温性能显著提升;到打通固态电池量产工艺环节,突破续航与安全难以兼顾的行业瓶颈;再到紧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机遇,推出综合解决方案——身处能源变革与智能制造加速融合的新时代,以国轩高科、先导智能、思源电气等为代表的深市电力设备领域龙头企业,正通过一系列硬核创新助力筑牢产业转型根基,推进我国能源电力领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强”研发引领细分领域技术突破不断
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多年,国轩高科如今建立了覆盖采选矿、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及其他辅助材料的全链条自主研发体系和能力,自主研发的磷酸锰铁锂材料压实密度和低温性能显著提升。同时,公司还加速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研发,持续突破行业技术壁垒,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三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超80亿元,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占比年均超9%。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29.29亿元,同比增长5.83%,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28%,持续保持行业较高水平。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布局,并积极申请专利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技术话语权持续增强。
“多年来,公司坚持以‘材料科学+数字科学’双轮驱动,保持高研发强度,重点投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等前沿技术;同时,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加强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吸纳全球顶尖人才,实现技术全球同步。”国轩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技术引领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为市场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先导智能也已在锂电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起坚实的核心技术壁垒,并掌握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软件集成、精密加工等全维度的智能装备底层核心技术,成为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统计,按2024年订单价值计,先导智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智能装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据全球市场9.1%的份额,较2023年增长3.3个百分点。谈及研发创新,先导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多维度的深度协同与有机融合,形成了体系化、可持续的综合优势。近年来,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0%,聚集了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在智能装备核心技术、关键工艺、系统集成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
紧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机遇,另一家深市公司思源电气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构网型”产品(SSC、构网型SVG和构网型储能系统);积极突破“直流”“低频”系列解决方案,推出新型“环保”系列高压开关产品;积极探索“微网”、分布式光伏一体化成套解决方案等。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超25亿元。持续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公司也在加大前瞻性技术投入,如柔性直流输电、新能源、储能、环保、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为未来新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
资本市场“加劲” 综合竞争优势稳步提升
提供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借助并购重组推动企业扩张及资源整合、凭借股权激励等机制助力企业吸引优秀人才——深市电力设备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积极助力。
借助深交所平台,先导智能高效募集资金用来提升公司先进产能,加强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助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汇聚,不仅发展为全球新能源设备龙头,还在固态电池、钙钛矿、氢能等新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同时,依托深交所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渠道,公司整合行业资源,拓展业务版图,完善了公司锂电设备整线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司持续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为公司在人才争夺中取得优势。
完善的员工激励计划可以绑定员工与公司利益,激励员工助力企业达成经营目标,利于推进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进程。以国轩高科为例,公司于2021年11月、2022年7月,分别推出了2021年股票期权、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2022年1月、2024年12月,分别实施了第三期、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以上员工激励计划均按计划完成解锁及权益分配工作。
作为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思源电气也深切感受到资本市场对推动企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以来,公司先后实施了三期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目前正在实施第三期(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已实施的多期股权激励计划,有效地实现了公司发展、资本增值和核心员工长期激励的目的,公司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33.8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54.5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13年的3.4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0.49亿元。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充分地激发了创新活力,并逐步打造出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与管理团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多家深市公司纷纷表示,将依托各自所专注领域的新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勇闯国际新市场,通过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创新思维、营造创新氛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持续精进核心技术和制造实力、不断改进和提高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