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极兔、中通、圆通等五家头部快递企业同步上调上海地区收件价格,涨幅为0.2元/单—0.4元/单。
这并非个例,作为快递“产粮区”(业务量大、以发件为主的区域),浙江义乌、广东此前已有所行动,两地快递电商件实行了涨价。这意味着,由政策与成本驱动的涨价潮,正自电商核心区向更广范围蔓延。这有望遏制困扰行业许久的低价竞争,但涨价态势能否稳固,最终仍取决于服务质量能否让消费者满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机走访了多个上海的加盟制快递站点,快递员均反馈已接到涨价通知,但涨价幅度和时间尚未公布,并且不影响个人寄件价格。记者了解到,本轮调价主要针对电商件中低于成本价的低价订单(如1元以下单件),个人散件寄递价格不受影响。
成本倒逼
自今年7月以来,国内快递行业“反内卷”行动持续推进,多地积极响应政策落地。
7月中旬,浙江义乌启动涨价,快递底价从1.1元/单涨至1.2元/单;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单,单价已提升至1.4元以上;8月20日起,福建省多家快递企业向其加盟网点及客户发布通知,明确规定0.3千克以内的快递最低价格不得低于1.5元。
这种快递单价的“底线管理”,直接遏制了行业的恶性低价竞争,推动了单票收入的企稳回升。从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8月圆通、申通单票收入环比分别上涨0.07元、0.09元,行业平均单票价格也结束连续多年下滑趋势。
多家站点向记者反馈,价格提高将有利于提高站点收益以及快递员收入。
义乌某快递加盟商向记者表示,本次价格上调首要目的在于缓解经营压力,减少亏损;其次,有助于增强网点的流动资金保障,提升抗风险能力;此外,也将进一步促进团队结构的稳定与积极性。“仅就我们网点目前的业务体量估算,单票收入若提升0.1元,预计每月将新增约150万元的营业收入,对整体效益改善作用显著。”他说。
过去,头部企业“以量取胜”的策略带来了快递行业的快速繁荣与成本骤降。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282亿件,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8%。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583.7亿元,同比增长9.2%,是名副其实的万亿级产业。
然而,以加盟制为代表的“通达系”(中通、圆通、韵达、申通等)快递公司,其盈利空间在激烈竞争下不断被压缩。
数据显示,韵达股份上半年单票收入1.92元,同比减少0.16元;圆通速递单票收入2.19元,同比下降7.20%;申通快递单票收入降至2.00元,同比减少0.09元;顺丰控股因产品结构变化,单票收入下降12.2%。今年1—6月,全国单票快递服务平均价格为7.5元,同比下降近8%。
当前,快递行业正面临多项成本的刚性上升。例如,快递员薪资上涨、运输及包装费用增加等因素,均构成了持续的刚性成本压力。这种压力已逐渐向末端传导,导致部分加盟商处于亏损状态,网络稳定性随之下降。事实上,多地已出现网点因难以承受成本压力而退出市场的情况,这也倒逼总部通过调整价格以保障末端服务质量和网络健康。
不可否认,快递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主要快递上市企业正积极推动竞争策略转型,从过去“以量为先”逐步转向“质量优先”。
典型例证是,中通快递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将全年业务量增速指引下调了6个百分点。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对此表示:“公司预判今年下半年的增长可能会比上半年要更低一点,所以下调了指引,未来公司会做好服务质量、利润和份额平衡工作。”
服务质量是关键
涨价潮在不同区域呈现显著温差。广东、浙江等电商核心区域已基本完成调价,而非核心区域仍维持原本的价格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位于福建、山西等地的加盟商咨询,对方均表示未收到涨价通知。但某站点负责人透露,调价由网点自主决定,站点也有一定的价格让渡空间。
“电商密度决定涨价节奏。”招商证券的一名物流行业分析师指出,浙江、广东日均快递业务量超3000万件,总部政策执行力强;而中西部部分省份日均业务量不足500万件,加盟商为抢单仍变相降价。但是这种分化也可能引发“产地迁移”,因此期待整体价格回升从而遏制黄牛跨区揽件乱象,维护区域市场秩序。
“通达系”加盟商自主定价权较大,部分网点为留住客户变相降价。例如,“通达系”加盟商在广东通过“充单返点”方式,实际价格仅比原价低0.1元,削弱了总部涨价效果。因此,如何平衡总部政策与加盟商利益,成为本轮涨价潮下价格传导的关键。
此外,此次快递涨价潮的又一影响是,快递费涨价后,运费险几乎全取消了。服装鞋帽行业是高退货率的重灾区,服饰鞋帽商家会选择购买运费险。但当商家前端寄递快递成本提高后,为了对冲快递涨价带来的成本进而取消运费险,开始变成为部分商家的选择之一。而快递涨价连锁反应致使部分商家取消运费险,对鞋服品类的加购转化率带来冲击。
另一个潜在的影响是,据快递行业观察人士表示,此前在运费险的刺激下,退换货等逆向物流的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商家运费险的取消,退换货等场景下的业务量亦会受到波及,而逆向件是快递站点收入溢价的主要来源。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快递业涨价能够改善快递业的利润状态,但是否能够真正遏制低价竞争还有待观察。因为涨价最终还需要消费者认可,如果消费者对价格敏感,那么涨价可能会影响到快递单量。盘和林强调,如果涨价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快递业“反内卷”可能还需要从效率、服务质量上加码,系统性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