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30 07:58:10 股吧网页版
创“芯”为基!纳思达打造中国打印机名片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子晏


K图 002180_0

  从名不见经传的“珠海第101家墨盒厂”,一路成长为打印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纳思达历经二十余年,打破技术封锁,迈向全球市场。其于2010年发布中国第一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并于2024年发布首台自主可控的A3激光复印机,填补了多项空白。

  如今,纳思达已是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其通用耗材芯片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这家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是中国打印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缩影,亦证明中国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强。

  “穿越黑暗隧道”,做中国人的打印机

  珠海,纳思达展厅里陈列着一台台大小各异的打印机。这些“塑料盒子”很难让人联想到“高新技术”“硬科技”这类词。然而,这一办公与家庭中常见的设备,所含技术壁垒并不低。

  2000年,一群年轻人在珠海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旅。纳思达副总裁张剑洲告诉记者,起初,他们一群“理工男”锚定办公用品,做墨盒的生产和销售。彼时,珠海已有百家墨盒厂,创始团队称自己为“珠海第101家墨盒厂”。

  纳思达创始团队经历了两次观念的巨变:

  第一次,从做耗材转向做整机。

  2005年前后,团队意识到做耗材只能是“追随者”,只有做打印机才能成为“主导者”。“打印机的机器本身亏钱,主要靠卖耗材盈利。但要靠耗材盈利,就必须先卖出足够多的打印机。”张剑洲说。

  相较于当时市面上常见的喷墨打印机,纳思达团队更看好激光打印机的性能优势和应用前景。“激光打印机的打印速度更快、显色技术更优,不仅能优化打印效率,也利于档案保存。”张剑洲说。

  第二次,从做办公产品,转向做“中国打印机”。

  打印机行业不仅是一个千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市场,更紧密关联着国家信息安全的命脉,然而如此重要的行业却长期缺乏国产打印机的身影。“如果有一天国外不出口打印机了,我们岂不是要回到手写时代?”这让纳思达的团队坚定,必须做中国人自己的打印机。

  从无到有打造国产打印机是一个需要先巨额投入、再等待回报的漫长过程。张剑洲表示:“我们有技术自信,也坚信我们选择的道路与国家战略契合,勇于做难而正确的事。”

  2010年,纳思达的第一台自主激光打印机“奔图”在人民大会堂发布,这也标志着中国首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打印机问世。从那一刻起,中国告别了激光打印机完全依赖进口的时代,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激光打印机核心技术的国家。

  张剑洲回忆起那一刻仍充满感慨:“我们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做的并非普通的办公产品,而是关乎国家信息安全的‘盾牌’。”

  产品于2010年推出,但直到2018年,纳思达的打印机业务才实现盈亏平衡,几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这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是需要非常大的决心才能坚持下来的”。这条路,被纳思达团队内部称为“穿越黑暗隧道”。

  打造“芯”力量,构建新的增长曲线

  在专注打印机主业的同时,纳思达正以研发为引擎,积极布局芯片这一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业务,为企业长远发展构建新的增长曲线。

  2024年,纳思达正式发布了中国首台全自主A3激光复印机,标志着国产打印机技术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谈及发展目标,张剑洲表示:“我们将持续投入研发,依靠创新力量,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优质产品。”

  在芯片领域,其芯片子公司极海微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极海微”,原“艾派克微电子”)最初只为打印机耗材设计芯片,2018年起,逐步将芯片技术向外延伸,拓展至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更广阔的赛道。

  然而芯片研发及验证的周期长、投入大,并非一朝一夕可摘得“硕果”。张剑洲坦言,如果说打造国产打印机是公司“第一个长征”,对纳思达而言芯片业务是公司的“第二个长征”。

  2024年,极海微全年芯片销量达到6.15亿颗,同比增长26.01%,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大幅增长42%,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目前,极海微已成功研发并量产多款高端32位通用MCU芯片,产品在电机控制、智能家居、电源管理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2024年,极海微净利润达3.63亿元,同比增长109.97%,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张剑洲看来,技术突破是极海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据了解,极海微拥有600余人的研发团队,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累计获1331项集成电路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50项。

  极海微是纳思达开拓芯片业务的重要抓手,也是纳思达战略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剑洲相信,走在“第二个长征”路上,凭借坚韧、敏锐、富有战略定力和家国情怀的企业精神,纳思达仍将行稳致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