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6-05 21:05:30 股吧网页版
突遭立案调查!老牌中成药企嘉应制药的“三维危机”:研发萎缩、集采重创与高管“出走”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赵文娟 于娜


K图 002198_0

  突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的监管重锤,将老牌中成药企嘉应制药(002198.SZ)推至风口浪尖。这场围绕信息披露违规的调查,撕开了公司治理的深层裂痕——过去三个月内,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核心高管密集离职,非独董席位亦现动荡。

  更为严峻的是,在全国中成药集采价格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公司赖以生存的接骨七厘片/胶囊营收骤降逾四成,拳头产品护城河崩塌,叠加研发投入持续萎缩,这份笼罩在立案阴影下的“业绩回暖”,难掩这家拥有32年历史的企业深陷创立以来最严峻的系统性危机。

  信披乱象叠加管理层失守

  事实上,此次立案调查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公司长期治理缺陷的集中爆发。

  此次嘉应制药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尽管具体事由未明,但其此前暴露的内控缺陷被普遍视为潜在诱因。特别是2025年4月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已有预警。

  具体来看,在2024年第四季度,嘉应制药与养天和及其实际控制的公司、共合医药发生多笔关联交易,涉及金额合计1039.93万元。这些关联交易既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也未及时披露,直至2025年4月才进行补充披露。除关联交易披露不充分外,公司还存在资金管理漏洞。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期间,嘉应制药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和非关联方财务资助的情况。在此期间,全资子公司嘉应湖南向关联方湖南药聚能医药有限公司累计转出资金1.7亿元,另向非关联方转资6500万元。这些资金通过“月初转出、月末前转回”的方式来粉饰痕迹,但转出时未经董事会审批并进行披露,直至2025年1月23日才全部归还。

  除此之外,2024年12月,独立董事李善伟因在内幕信息敏感期违规减持9100股、隐瞒持股信息,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并被广东证监局责令购回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监管立案前,嘉应制药刚刚经历了核心管理团队的集中调整。

  今年3月12日,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肖巧霞及非独立董事黎林同步提交辞呈,其中肖巧霞的辞职理由尤为引人关注——其二人以“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提升企业透明度与市场信任度”为由提前终止任期(原定届满日为2027年8月),与后续披露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形成制度建设与执行层面的强烈反差。4月11日证券事务代表陈裕强、5月20日财务总监史俊平相继因“个人原因”请辞,三个月内董秘办、财务体系核心岗位的连续性被打破,凸显内部治理架构的稳定性风险。

  二级市场方面,5月29日公司股价开盘即跌停,随后虽有所反弹,但仍维持较大跌幅。对于一家拥有32年历史的中成药企业而言,这样的监管动作无疑是一记重锤。

  集采冲击下的量价双杀困局

  信披违规立案调查与管理层密集更迭的表象之下,是嘉应制药核心财务指标的显著失速。

  嘉应制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成药制造企业,共拥有5种剂型70多个药品批准文号,主要涉及咽喉、感冒、骨科、风湿、妇科、肝胆、补益、肠胃类等中成药。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3.76亿元,同比下跌29.46%,这已是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2023年营收降19.11%);归母净利润2061.16万元,同比腰斩39.94%,净利率从2023年的6.44%骤降至5.48%。

1.png

  从业务结构分析,占公司营收合计近70%的两大核心品种——接骨七厘片/胶囊与双料喉风散/含片的营收显著下滑,构成业绩承压的直接诱因。具体来看,接骨七厘片/胶囊受全国中成药集采价格调整影响,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1.05%,其对主营收入的贡献率从2023年的59.10%降至49.38%,毛利率同步下滑4.35个百分点至76.99%,该产品在集采冲击下量价双杀特征明显。

  与此同时,另一主力品种双料喉风散/含片同期收入同比减少19.62%,进一步加剧营收压力。在其他产品序列中,消炎利胆片及普药类产品收入分别下滑11.48%和16.01%,仅有重感灵片实现14.01%的增幅,但因其营收占比不足8%,对整体业绩拉动效应有限。核心品种的集体承压与次主力产品的增长乏力,共同导致公司营收结构呈现“主力失速,新力不足”的失衡状态。

2.png

  (截图来自2024年年报)

  2025年第一季度,嘉应制药业绩有所回暖,公司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8.83%;净利润1540.33万元,高增197.23%。对此,嘉应制药解释,主要为销售渠道拓展,收入增加。归母净利润增加,源于收入以及产品毛利率提升。然而,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并没有带来现金流的增长。一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183.38万元,同比下降193.73%。

3.png

  (截图来自2025年一季报)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研发投入的持续萎缩令人对其长期发展能力产生质疑。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675.72万元,同比减少33.09%,占营业收入比重降至1.8%。研发团队规模从42人缩减至30人。尽管嘉应制药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了业绩的短暂回暖,但研发费用仍然同比缩减16.34%。

  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研发投入的不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新质生产力工委秘书长高泽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需在维持基本运营与长期研发投入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陷入‘低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

  嘉应制药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不仅暴露了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违规行为,也反映出公司在内部治理、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在医药行业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下,公司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将是嘉应制药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