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嘉应制药,证券代码:002198)公告称,8月1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李能(现任董事长)、游永平(现任董事、总经理)、史俊平(时任财务总监)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2亿元关联资金拆借未及时披露,嘉应制药及相关责任人合计领490万元罚单。
记者注意到,由于股权变动,李能上任公司董事长尚不足一年时间即领罚单。此外,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核心产品营收下滑,研发缩水,未来业绩增长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董事长上任不足一年即收罚单
嘉应制药公告,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嘉应制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事实为:
董事长李能是湖南药聚能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聚能”)的实际控制人,药聚能构成嘉应制药的关联方。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期间,子公司湖南嘉应以月初转出、月末转回方式向药聚能提供短期资金拆借,单笔发生额在4万元至5999万元之间,2024年度合计转出16999万元,2025年1月转出5000万元并均于当月转回,累计金额21999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83%。该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且未及时披露。截至2025年3月末,药聚能已将相关资金利息支付给湖南嘉应。公司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了上述事项。
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拟决定对嘉应制药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50万元;对李能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60万元;对游永平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00万元;对史俊平给予警告,并处罚款80万元。
嘉应制药2024年年报显示,李能于2002年创办养天和,为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现任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裁,湖南养天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郴州市国有医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湖南和盛医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湖南药聚能医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湖南俊凌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长沙养天和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重庆养天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长沙养天和便利生活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广东好药多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共青城和凯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南和恩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海南养天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2024年8月23日至今,任嘉应制药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嘉应制药湖南公司执行董事。
业内人士称,李能上任嘉应制药董事长不到一年时间,就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罚单,而背后以“月初转出、月末转回方式”实现关联方资金占用,且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暴露出公司严重的内控缺陷。
股权变动后人事频繁变更
李能于2024年8月23日上任嘉应制药董事长的背后,是源于一起股权变动。
2024年7月9日,嘉应制药公告称,近日,嘉应制药股东陈少彬与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养天和以每股10元的价格收购陈少彬持有的7%股份,交易总额达3.55亿元。本次权益变动后,陈少彬持有公司总股本的3.01%,养天和持有公司总股本的7%,养天和成为嘉应制药第二大股东。
股权变动一个多月后,养天和实际控制人李能被选举为嘉应制药董事长,此后,公司高层人事频繁变动。
嘉应制药于2025年3月11日公告称,近日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肖巧霞辞职,同时肖巧霞和黎林辞去非独立董事职务。辞职后,肖巧霞仍然在公司任职,根据安排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肖巧霞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其通过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同时聘任孙俊为公司董事会秘书。
4月10日,公司公告,证券事务代表陈裕强因个人原因辞职。
4月24日,经公司总经理游永平提名,董事会同意聘任孙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5月20日,公司又公告,近日公司财务总监史俊平因个人原因辞职,其自2024年8月23日起提任公司财务总监,任职时间尚不足一年。
核心产品营收下滑研发缩水
嘉应制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成药制造企业,于2003年由广东省梅州制药厂改制而设立,2007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共拥有5种剂型70多个药品批准文号,主要涉及咽喉、感冒、骨科、风湿、妇科、肝胆、补益、肠胃类等中成药。
业绩方面,近两年来,公司营收、净利润持续下滑。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59亿元、5.33亿元和3.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93万元、3432万元和2061万元,均为逐年下滑。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分产品来看,2024年,仅营收占比8.59%、0.2%的重感灵片和其他行业收入实现营收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01%和281.83%;营收占比分别为49.38%、17.35%、5.37%、19.11%的接骨七厘片/胶囊、双料喉风散/含片、消炎利胆片和其他医药产品营收均下滑。
此外,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084.90万元,同比下降38.20%;研发费用675.72万元,同比减少33.09%;研发人员规模从42人缩减至30人。
业内人士称,嘉应制药在面临监管处罚的同时,正在经历核心管理层的严重动荡,且已显现出“主力失速、创新不足”的失衡状态,反映出公司治理层面的系统性缺陷。特别是研发投入缩水或将影响未来创新药推出速度,限制公司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