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一鸣
曾长期受制于人力局限与流程僵化的传统制造业,宛如一台精密却缺乏弹性的老式钟表,运转效率与创新空间备受制约。如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下,这一局面正发生颠覆性改变。
为期四天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9月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幕。《证券日报》记者参与大会并深刻感受到,从检测精度实现毫米级突破到制造架构完成系统性重构,从企业效率的量化提升到产业格局的深度重塑,中国制造业正以AI(人工智能)为创新之笔,书写着新型工业化的新篇章。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顶层设计到企业实践,一条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升级路径愈发清晰,而世界制造业大会则是观察人工智能最新发展成果的窗口。
AI驱动制造体系重构
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展厅内,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成果随处可见,这些“黑科技”的集中亮相,不仅展现了技术突破,更预示着AI驱动的制造体系重构已然来临。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展台前,AI工业内窥镜正精准捕捉飞机发动机上0.01毫米的裂缝;132个麦克风阵列组成的AI声学成像仪实时定位煤气泄漏点。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公司而言,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不仅仅是技术展示,更是对“如何用AI帮助制造业每个场景变得更强”这一时代命题的生动回答。
传统制造业中依赖老师傅“听音辨病”的电机质检环节,如今被AI声纹质检装置彻底改变。在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的展区内,“电机声纹智能质检解决方案”让系统自动识别电机故障,错检率从5%降至1%以下,成本直降50%。
在大会展厅“AI赋能制造业”核心展区,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知日新”)首次向公众展示了最新成果设备运维智能体,其核心由容知日新自研的设备预测性维护行业大模型PHMGPT与核心技术人员耗时数月打造的智能体框架共同构成,不仅能发现问题,更能解决问题。例如,当工业设备异常数据被设备运维智能体自动分析后,不仅警报响起,还会自主分析数据诊断根本原因、自动生成附有维修方案的工单、接入ERP系统后还可以自动查询备件库存,甚至可以根据工程师的排班表来推荐人选。
知识产权实现数智化转型
自主可控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底色,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对接会在安徽合肥举行,旨在探索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新路径,推动制造业依托高价值知识产权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
例如,此次大会展示的“玻璃智能质检一体机”,其核心技术源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室的专利成果,通过AI算法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成功解决了传统玻璃质检效率低、误差大的痛点,并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讲师王雨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制造业AI智能体将成为企业重要财产,其决策能力可逐步替代传统经验决策,企业需加强智能体研发与知识产权布局。
“高价值知识产权是数智化转型的‘技术内核’,为产业升级提供源头动力。”袁帅表示,数智化转型的本质是技术驱动的效率革命,而高价值专利、核心版权等知识产权正是这场革命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