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放量上攻,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证500等均创年内新高,中证1000则创2年多来新高。超4200只个股下跌,成交温和放大至1.85万亿元。
盘面上,固态电池、消费电子、机器人概念、国防军工等板块表现活跃,贵金属、银行、影视院线、油服工程等板块跌幅居前。
Wind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计算机、电子、电力设备三行业均获得超百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医药生物获得逾85亿元净流入,机械设备则连续8日获得净流入,基础化工、家用电器、纺织服饰等连续7日获得净流入。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逾20亿元,公用事业、石油石化、钢铁等也净流出超亿元。
展望后市,中航证券指出,短期大涨后部分资金或有获利了结倾向,可能将造成近期波动加大,热点板块如有回调依然应保持关注,同时滞涨标的机会也将逐步出现。后续仍存在“九三阅兵”以及四中全会等重要催化,关注国内反内卷政策推进情况和“十五五”规划政策线索。
国投证券认为,当前基于流动性步入牛市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大盘指数仍将在“银行搭台,多方唱戏”下维持超预期强势,向上空间暂无法明确,眼下核心在于“重在结构”。当前以银行-微盘为代表的极致杠铃策略尚存一定绝对收益空间,但超额有效性下滑;同时以相对低估值“中间资产”正迎来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回摆, 三季度胜负手是创业板指+基于产业逻辑的科技科创。
市场热点方面,固态电池概念跳空高开高走,板块指数创近3年新高。
莱尔科技20%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盛新锂能、江特电机、洪田股份、华正新材等逾10股亦强势涨停或涨超10%。

传统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260Wh/kg,而固态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则突破400Wh/kg。如此高的能量密度,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使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更加接近燃油汽车,也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扫除了一大障碍。
截至2025年7月,超过10家中国上市车企、电池企业、设备供应企业披露了固态电池的开发进展或量产时间。宁德时代等巨头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已全面提前至2027年—2030年。
招商证券表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预计2026年起,全固态电池将陆续在车端实现装车。目前,硫化物电解质路线已成为行业主流选择。不过,硫化锂制备的高成本与环保要求,仍是产业化的关键瓶颈。建议关注已布局中试线生产的头部电池企业及材料供应商。
消费电子板块指数今日放量创历史新高,板块内个股大面积涨停,欧陆通、隆利科技等20%涨停,东芯股份、超声电子、视源股份、可立克等近20股涨停或涨超10%。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智能手机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人工智能(AI)正逐步从云端应用向终端设备渗透,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则成为智能手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IDC预计,全球AI手机出货量到2027年有望增长至8.27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达100.7%。预计中国AI手机出货量2027年有望增长至1.5亿台,占中国手机整体市场比例达51.9%,年复合增长率达96.8%。
开源证券称,AI手机换机需求叠加国补激励,2025年国内手机市场销量有望显著增长,上游零组件和IC厂商有望在叠加稼动率等因素情况下表现出更大业绩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