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格林美(002340)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上刊登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及中信建投国际。
格林美是关键金属资源回收及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全球新能源材料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业务涵盖关键金属资源(镍、钴、钨、锂等)、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以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在关键金属资源回收方面,格林美在镍、钴、钨资源回收量方面位居中国第一,并且是全球镍钴锰(MHP)生产的行业先驱,其MHP年产能达15万吨,权益产量在全球排名前三。
在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领域,公司从第三方采购退役锂离子电池并处理报废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电池制造所需的金属中间产品,同时回收处理报废汽车。其在国内第三方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领域排名第一。
虽然拥有诸多行业优势,但格林美业绩并不突出。公司2022—2024年收入由294亿元增至332亿元,复合增速仅6.3%;同期净利润13.3亿元、11.6亿元、13.3亿元,2023年净利出现下滑。
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5.3%,虽较2023年回升3.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20年峰值18.7%;净利率则连续三年低于5%,2024年净利率仅4%。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依赖长期及短期借款满足资金需求,公司2022年末总负债为233亿元,2024年末总负债已飙升至433亿元,资产负债率64.5%,流动比率跌至0.9倍,短期偿债压力陡增。此外,2025年6月末有息负债338亿元,一年内到期短借及票据合计约180亿元,而账面现金仅54亿元。高额债务使公司面临较大偿债压力,一旦资金链紧张,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大,2025年上半年占总销售成本的88.9%,近年来也始终在90%左右徘徊。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公司部分原材料依赖全球市场,供应不稳定。如2025年2月刚果金实施钴资源出口临时禁令,虽9月宣布10月解除并实施出口配额管理,但仍可能影响公司原材料供应及成本。原材料价格与供应的不确定性,给公司成本控制和生产运营带来较大风险。
公司自2022年以来钴产品平均售价由44.2万元/吨跌至16.9万元/吨,跌幅62%;同期镍价亦从15.2万元/吨下滑至9.6万元/吨。尽管公司声称采用“金属价格+加工费”模式,但库存周期长达3—4个月,原材料跌价导致2023年资产减值损失8.3亿元,直接吞噬七成净利。
格林美计划将募资净额约40%用于扩建荆门及印尼基地,30%投入研发,10%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预计2026年高镍前驱体产能翻番至36万吨,并力争镍自给率由目前35%提升至60%。然而,在行业普遍扩产、价格内卷的背景下,规模扩张能否带来盈利弹性仍存疑。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2027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均价或继续下跌5%—8%,公司毛利率反弹空间受限。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