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的大门正涌入更多A股企业。
9月22日,电解液“一哥”天赐材料公告称,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9月以来,已有北京君正、华勤技术、若羽臣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港交所。
Choice终端数据显示,2025年截至目前,已有59家A股上市公司递交港股IPO申请。其中,以电子行业、电力设备行业居多。
“2025年,全球经济在震荡中呈现出不确定性。‘转型’和‘出海’成为企业保持韧性增长的关键战略。在此大背景下,赴港IPO拓宽国际融资渠道、实现全球化发展,成为不少A股上市公司的选择。”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电子、电力设备行业企业居多
从行业分布来看,年内已递交赴港上市申请的A股公司业务较为多元,覆盖医药生物、通信、食品饮料、汽车、机械设备等多个行业。其中,电子、电力设备行业占比最高,累计共27家。
“今年一季度,科技叙事带动了港股市场行情,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等赛道更加吸引投资者。同时,此类企业在出海、改善资本结构上,也有引入海外资金的需求。”资深投行人士何俣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这一行业聚集特点离不开政策的驱动。何俣进一步分析称,今年5月,港交所正式推出“科企专线”,允许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的企业以保密方式递交上市申请。近年来,港交所18A章和18C章的改革,也更加鼓励科创企业赴港上市。
从企业规模来看,目前筹划赴港上市的A股企业市值均不小,其中不少是行业龙头。
在电子行业中,立讯精密、胜宏科技、华勤技术、兆易创新、澜起科技、豪威集团等多家企业市值超千亿元。在电力设备行业中,亿纬锂能、天赐材料、欣旺达、先导智能、卧龙电驱等市值均超500亿元。此外,还有百利天恒、东鹏饮料、赛力斯、牧原股份、三一重工等多家市值超千亿元企业已递表港交所。
以市值超4700亿元的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为例。公司表示,募资将主要用于几个核心方向:扩大并升级现有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全球产能扩张;投资于技术研发,完善制造流程并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用于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优质标的。
政策面上来看,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就发文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同年10月,针对预计市值超100亿港元且合规记录良好的A股公司,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设立“快速通道”。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和港股流动性进一步改善,‘A+H’将成为中国龙头企业出海的标准配置,但唯有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国际资本舞台赢得长期青睐。”据汤哲辉观察,国际长线资金在持续做回流布局,并偏好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增长、盈利、现金流、分红情况良好的企业将受到青睐。
满足企业国际化布局需求
记者注意到,“国际化”“全球化”成为多家企业在招股书中提到的关键词。
“中国企业在2023年开启了科创出海新时代。如今,具备全球制造优势的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产品出海,而是需要到靠近消费者的地方,建工厂、建市场、建服务、建设施。这都需要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产业链出海的闭环。”汤哲辉表示。
以时尚珠宝龙头品牌潮宏基为例。9月14日,潮宏基发布公告称,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2024年,潮宏基在时尚珠宝市场按销售收益计排名第一(市占率1.4%)。其招股书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但目前境外门店仅占门店总数的3%。
本次港股IPO,潮宏基拟募资用于东南亚市场扩张与香港海外总部建设。通过港股上市,潮宏基计划2028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家自营店,构建“国内基地+国际网络”的全球化布局。
再来看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牧原股份。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牧原股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养殖企业。按生猪出栏量计算,牧原股份2024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为5.6%。
根据牧原股份规划,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即全球化发展。具体包括积极开展国际粮源的寻源工作;加强海外市场布局与覆盖,包含:扩大海外人才库、建立海外产业中心、加强与海外领先企业(包括当地生猪养殖企业)的合作以加强技术发展等。
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已是大势所趋,赴港上市有何独特优势?
汤哲辉分析称,通过港股市场,企业能够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此外,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相较于往年同期大幅回暖,融资额同比暴涨,排名世界第一。
“今年上半年赴港IPO企业的后市表现,为2020年以来最强劲的。尤其是硬科技、医疗和消费板块项目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IPO公司的流动性水平保持强劲,当前交易量维持在上市后一个月平均交易水平的95%以上。”汤哲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