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钨在线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黑钨精矿(≥65%)报价为28.80万元/吨,较年初价格上涨101.4%;仲钨酸铵(APT)价格为41.80万元/吨,较年初价格上涨98.1%。
从供应端来看,“钨矿资源的开采受到一定限制。例如,今年4月份,自然资源部下达2025年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58000吨,较2024年第一批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减少4000吨,降幅超6%。”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需求端方面,随着制造业的回暖,对钨制品的需求显著增加,尤其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加工等领域应用较为显著。
受益于钨价上涨,上游企业业绩表现较为优异。以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章源钨业”)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2.27%。产品方面,公司钨粉销量2657.83吨,同比增加43.68%。碳化钨粉销量2975.12吨,同比增加19.25%。
“公司拥有6座采矿权矿山和10个探矿权矿区,通过与行业地质专家及专业找矿团队合作,持续推进资源勘探工作,稳步实施采矿权矿山与探矿权矿区的整合,进一步强化了资源储备能力。”章源钨业表示。
中钨高新表示,作为在资源端拥有优质矿山的企业,将直接受益于钨价及其他伴生金属价格的上涨,整体有利于公司业绩成长。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讲师王雨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上游钨矿开采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加大在环保设施和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产量;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锁定部分销售量,进而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钨价高企背景下,一方面,上游钨矿开采企业可能会寻找潜在资源的开发,为市场带来新的供应量;另一方面,过高的价格也可能促使下游企业加快寻找替代材料的步伐。
“光伏和汽车等领域对钨制品的市场需求仍将旺盛,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钨价短期内或维持高位走势。”袁帅说。
王雨婷表示,钨矿开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短期内难以快速增加产量,钨价或仍有上升的空间。
可以看到,钨资源价值正在被市场重估。无论是资源企业、加工企业还是终端应用企业,都需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