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8 11:30:50 股吧网页版
太空数据中心建设渐成热潮 卫星互联网概念股爆发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1月28日电(林郑宏)11月28日上午,A股卫星互联网概念股爆发,雷科防务、普天科技、通宇通讯等多股涨停,航天环宇、航天宏图等航天系个股大幅上涨。

8efc490b8a404a5a9f8c93a764ba89fe.png

  消息面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组织27日召开“智绘星空胜算在天”太空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宣布北京拟在700-800公里晨昏轨道建设运营超过千兆瓦(GW)功率的集中式大型数据中心系统,以实现将大规模AI算力搬上太空。

  根据推进会上发布的规划方案,数据中心系统由空间算力、中继传输和地面管控分系统组成,空间算力计划部署多座太空数据中心,每座功率约1GW,可容纳百万卡级别的服务器集群,开展天基数据中继传输和计算服务。

  北京星辰未来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善从介绍,建设拟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至2027年,突破太空数据中心能源与散热等关键技术,迭代研制试验星,建设一期算力星座,实现“天数天算”应用目标;2028年至2030年,突破太空数据中心在轨组装建造等关键技术,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建设二期算力星座,实现“地数天算”应用目标;2031年至2035年,卫星大规模批量生产并组网发射,在轨对接建成大规模太空数据中心,支持未来“天基主算”。

  据悉,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驱动算力需求爆发,由于能源、散热等因素影响地面数据中心长远发展受到制约,太空部署有望成为新的解决方案。

  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计划每年将100吉瓦的太阳能AI卫星送入轨道。马斯克认为,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仅占其总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因此进入太空对于获取更多能量至关重要。目前对于AI产业发展来说,发电已成为一个挑战。未来四到五年内,在轨道上运行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将比在地球上运行同类系统更具成本效益,这主要得益于“免费”的太阳能和相对容易实现的冷却技术。

  而在更早些的11月2日,英伟达首次将H100 GPU送入太空,以测试数据中心在轨道上的运行方式。

  AI太空部署无疑将给商业航天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机构预测,2025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0亿美元;国内方面,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2.8万亿元。上游的卫星制造与火箭制造环节将率先受益于星座组网需求;中游的发射服务环节关键在于突破可回收火箭技术以降低成本;下游的卫星应用与数据服务市场空间广阔,关注卫星与火箭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卫星与数据应用等环节相关企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