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15日讯 华创云信(600155.SH)一纸公告,将其子公司华创证券与贵州百灵(002424.SZ)大股东之间的纠纷推向公众视野,也成为券商参与纾困业务后风险暴露的典型案例。
华创云信公告称,华创证券因纾困计划及股票质押纠纷,起诉贵州百灵大股东姜伟及其一致行动人姜勇、张锦芬等(下称“姜伟等”),涉案金额合计为17.61亿元。从六年前意在纾困的“雪中送炭”,到如今对簿公堂的僵局,事情走向已偏离最初预期。
尽管相关业务有充足的增信措施,但资金收回情况及周期如何,仍不明确。就最新进展,蓝鲸新闻记者向华创证券发出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贵州百灵大股东爽约,华创证券追讨17.61亿欠款
这场“追讨战”的源头可追溯至六年前的一项纾困计划,相关细节从公告披露的信息中可窥见。
2019年,在贵州百灵大股东姜伟的多次请求和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华创证券向贵州百灵伸出援手,通过两期资产管理计划(即纾困计划),以股份转让的形式向姜伟等提供资金14亿元,持有贵州百灵1.6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1.54%);此外,华创证券还向姜伟提供股票质押借款3.61亿元,质押贵州百灵1.1亿股股份。
彼时,华创证券及其管理的纾困基金就明确作出表态:不谋求对贵州百灵的控制权,也不会协助任何第三方谋求该公司的控制权,三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期望实现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公告截图(图片来源:华创云信公告)
然而,随着双方约定的还款期限逐渐临近,贵州百灵方面却未能按照约定如期履约。
上述两期纾困计划分别于2022年7月、2024年3月到期,股票质押于2024年8月到期。在此期间,华创证券多次敦促姜伟等履约,但对方既不履行股份回购和还款义务,也未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此,华创证券依法分别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云岩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诉讼请求包括:判令姜伟等偿还纾困计划本金14亿元并支付固定收益、违约金、浮动收益(若有)及与诉讼相关的其他费用;判令姜伟偿还股票质押融资本金3.61亿元并支付利息、违约金及与诉讼相关的其他费用。
需关注的是,作为当时纾困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还约定了多项增信措施。公告显示,纾困计划除直接持有贵州百灵1.61亿股股份外,姜伟等还为纾困计划额外抵质押了0.78亿股贵州百灵股份,价值约11.43亿元的房产、应收账款及非上市企业股权作为增信措施;股票质押借款除直接质押了1.10亿股贵州百灵股份外,姜伟还额外抵质押了价值约2.63亿元的房产及私募股权基金份额作为增信措施。
不过,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公告提及的房产、股权等增信措施虽在理论上提供了风险缓冲,但受变卖周期及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但其实际执行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综合来看,增信资产即便能够相对顺利处置,扣除成本后或难以完全弥补17.61亿元的损失。
今年5月,贵州百灵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称,董事长姜伟将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积极与华创方面进行相关事宜的沟通。姜伟及其一致行动人股票质押初始质押率占公司总股本43.12%、占其持股59.97%,受股价波动影响担保物价值降低,虽多次采取措施保证质押物充分但实际质押率上升,目前正通过与华创证券等开展纾困、转让部分股份等方式还款以降低质押率和负债率。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百灵近期正持续向银行申请贷款,也可侧面窥见资金压力,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的议案:公司拟于2025年12月31日前向中国工商银行等4家银行申请合计不超过7.2亿元续贷款,向贵阳银行申请不超过3亿元新增贷款。

公告截图(图片来源:贵州百灵)
业绩方面,贵州百灵的表现也难言乐观,2024年,贵州百灵实现营业收入38.25亿元,归母净利润0.34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0.82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61亿元,同比下滑42.93%,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滑53.25%,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更高达96.42%,公司经营仍待改善。
股票市值暂超涉诉本金
该案件的影响还暂未明显体现在华创证券及华创云信的经营层面。
华创云信方面预计,本次诉讼将敦促姜伟等履约,对公司正常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7月14日,华创云信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00万元至82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至73%。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调整组织架构,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资产配置,提升盈利能力,取得较好效果。
不过,华创证券近年业绩略有波动。2022-2024年,华创证券营收分别为25.09亿元、30.84亿元、28.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8亿元、6.35亿元、4.07亿元。

华创证券2022-2024业绩表现
截至8月15日收盘,贵州百灵报收5.99元/股。经统计,华创证券涉及的该公司股权共计3.49 亿股,具体包括纾困计划涉及的1.61亿股、额外质押的0.78亿股以及股票质押的1.1亿股,以此计算,这部分股票当前市值约为20.91亿元,超出了17.61亿元的涉诉本金规模。
不过,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价值随股价波动会有较大变化,“讨债”结果究竟如何,也将牵涉到华创证券。
袁帅分析,华创证券此次17.61亿元的诉讼案背后,需关注一系列连锁反应。作为债务人的贵州百灵及大股东当前流动性状况可能对债务清偿构成制约,华创证券若需通过司法途径冻结或拍卖其资产追偿,底层资产的变现过程可能面临流程耗时、市场接受度等多重不确定性,进而影响资金回收的效率与结果,持续大额诉讼,也可能对公司声誉风险造成负面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