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共有29家上市公司对前三季度经营情况进行预告。从预告数据来看,有6家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按预告下限排序,下同)。
梳理这些上市公司预告的细节可知,技术积淀与全球化布局的优势,让企业经营持续展现出强劲韧性。
受访行业人士表示,我国产业正在经历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结构性转变,从上市公司的经营动能变化来看,增长路径日益呈现出“消费筑基、科技引领”的双轮驱动特征。
“一方面,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正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纷纷通过技术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跃升高附加值环节,凭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实现业绩稳健增长。”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隋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上述29家上市公司中,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最高的是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约为108.9亿元至113.4亿元。立讯精密将以“智能制造升级”和“底层技术创新”为双轮驱动,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的运营效率与成本管控能力。此外,公司将加速多元化业务战略布局,持续加大在AI智能终端、光电高速互联产品以及汽车智能电子电器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渗透,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等。
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硬科技企业业绩向好,得益于政策、市场和技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既是经济转型与自主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消费升级与数字中国建设催生了庞大内需市场,5G基建、智能汽车等场景加速落地,技术快速实现商业化闭环。此外,企业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加速技术迭代,企业品牌溢价也得以提升。
隋东表示,近年来,硬科技企业逐步迎来市场需求增长,这一趋势源于政策支持及自身乃至行业技术创新的积累。同时,资本市场改革也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关键助力,使其顺利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落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