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7月16日电(李一帆)2025年过半,游戏行业在技术创新与消费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继续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以上海为例,在7月15日举办的2025上海游戏精英峰会上,《2024-2025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2025年1-6月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2025年1-6月上海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评估报告》正式发布,上海网络游戏产业连续14年实现正增长。
据上海市委宣传部网络出版处副处长夏欣介绍,2025年上半年,上海网络游戏产业总体销售收入达到832.83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国内销售收入687.37亿元、海外销售收入145.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3%和11.12%。除电子竞技游戏收入之外,上海电子竞技产业其他领域带来的收入为32.54亿元,同比增长6.91%。
夏欣特别指出,上海游戏企业上半年“出海”成绩斐然,“多家企业的原创IP获得了全球玩家认可,向世界输出了中国文化底蕴,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游戏企业的成功“出海”也是全国游戏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中国游戏企业不断布局全球化战略、深耕海外市场,向全球市场纵深发展。
用户红利、科技加持,游戏企业“出海”寻找新增量
全球化已经成为国产游戏寻找增量的重要方向。《2025年1-6月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数据显示,相比国内市场,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收入增长更快,2015年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0.75%,而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增幅达到18.36%,高出近8个百分点。
伽马数据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王旭表示,造成这种增长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相对缓慢,“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增长率连续多年在1%以内,网民规模增长率也处于下降趋势,而东南亚、拉美、中东地区等仍处于高速增长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率已从4.34%下降至1.47%。反观菲律宾网民人数则从2021年的7600万上涨至2024年的9750万,累计增长率超28%,2024年度增长率也高达10%。
其次是海外市场游戏用户人均支出更高。伽马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游戏用户人均支出分别为221美元、249美元和218美元,而中国游戏用户仅为63.34美元,付费意愿较低。从企业营收来看,主要上市游戏企业近五年海外收入占比呈增长趋势的超52%。
并且,国内游戏厂商已经在海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米哈游、莉莉丝、灵犀互娱、点点互动等企业已“出海”至多个发达国家,部分游戏企业2025年上半年在日本、美国收入占比海外收入超30%。“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企业面临投入高、产出难的双重压力,必须进行精细化算法运营才能盈利。因此,海外市场为中国游戏厂商提供了更多获取红利的机遇。”王旭告诉新华财经。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企业“出海”的难度。
以沐瞳科技为例,其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在热门游戏《决胜巅峰》中率先引入AI技术,实现了跨语言的数码识别和运行分析。沐瞳科技副总裁王庆延表示:“AI生成的玩家舆情分析数据,已经成为我们出海战略决策与本土化运营的重要参考。通过智能解析玩家评论,不仅能帮助我们进行游戏玩法优化,更能精准捕捉当地玩家对本土化文化的需求。《决胜巅峰》每天需处理超1.4万条多语种评论,人工分析能力不足以覆盖,传统采样也容易遗漏关键舆情,AI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此外,王庆延透露沐瞳科技也在积极探索生成式AI,包括生成更具本土化特色的图片、视频、配音等素材,降低了内容的制作成本,也提升了全球营销传播的效率。
恺英网络大模型负责人、极逸人工智能CEO谭凯同样表示,目前恺英网络已经将AI业务独立拆分出来,开发了面向游戏行业的AI全流程开发平台“SOON”。“用户直接在SOON中输入需求,比如‘我想要一款科幻风格的横版游戏’,SOON的智能体系统就会开始协同工作,几秒后给出游戏需求表单,用户选择完成后等待系统生成即可。”谭凯称,“目前SOON能够实现从美术资产生成到代码部署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将传统游戏开发周期从数月大幅缩短至小时级。并且成本较低,有些小游戏通过SOON开发出来,成本只要1000-2000元。”
痛点仍存,获客成本激增、竞争逐渐白热化
尽管“出海”市场理论上增长空间广阔,但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壁垒,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不容小觑。“规模较小的企业,例如海外营收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企业,大概有50%上半年海外营收有所下降。”王旭说。
调研显示,游戏企业“出海”面临的最大痛点包括全球政治与经济波动、文化差异、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等,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对市场认知不足,造成了诸多风险和损失。
据新华财经了解,某SLG(策略类模拟游戏)游戏企业因为地图问题遭遇当地250万玩家的联名抵制,某二次元游戏因角色服饰含有佛教莲花纹样,被指“文化渗透”下架整改。反之,某英雄题材类游戏在“出海”不利后将游戏中的一款英雄角色结合当地人物进行了改造,用户付费率直接提升到30%。
而在知识产权层面,不少国产游戏企业遭遇过内容被“换皮”、侵权被“许可”、商标被“抢注”等问题,造成了大量宣发、设计等费用的浪费。王旭举例称,同人作品是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这种未经授权的‘二创’弱化了企业对IP的控制权,会导致一些无法预见的商业损失。但一些发达国家鼓励‘二创’,企业很难通过法律手段赢得诉讼。”
同时,国产游戏“出海”还面临优势品类集中、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目前,国内自研移动游戏出海TOP100中,策略类游戏收入占比超40%,射击类、角色扮演类游戏收入各占比10%左右。而从用户偏好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休闲类、社交类游戏兴趣较高,但国内相关游戏较少。
随着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国际巨头加速布局“风格近似”的游戏,并推出更多本土游戏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东南亚等市场本土研发力量崛起,尤其越南、印度等国游戏厂商增多,挤压中国厂商份额,导致获客成本激增,竞争逐渐白热化。
发挥自身优势,坚持IP化、长线化、多元化运营
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海外市场寻找更多机会?
受访人士认为,首先,要做到原创游戏IP化,提高品牌知名度,持续扩大IP影响力。
当前,原创游戏IP在全球范围内受众持续增多。以上海为例,2024年游戏出海收入TOP100中,上海原创游戏IP的占比为36%,相较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上海流水超千万元的移动游戏中,2024年原创游戏IP占比67.8%,相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
上海头部游戏企业米哈游全球业务发展副总裁凌小鱼告诉新华财经:“中国游戏‘走出去’不是靠产品翻译就能成功,现在的本土化更像是一种‘文化转译’。”凌小鱼举例称,目前《原神》支持超过15种语言和4种配音,全部由米哈游和全球各地的语言专家、配音团队共同打磨,“如何让璃月港的俏皮话抓住德国玩家的笑点,如何让稻妻城的遗迹让法国玩家感受到意境,这种‘转译’是让原创IP在陌生文化土壤扎根下来的前提。”
同时,凌小鱼强调了“共创”在全球布局的重要性,“原创IP要成为当地生活的一部分,和当地文化符号产生链接。比如在日本,《崩坏:星穹铁道》和有着百年历史的秩父铁道联合推出了蒸汽机车观光专列,还和西武铁道公司合作推出了‘星穹铁道周年纪念列车’,通过‘痛车’文化融入日本玩家。”
“激发玩家热情后,我们会进一步巩固IP在当地的影响力。《原神》交响音乐会已在全球12个国家巡演,从洛杉矶到杜塞尔多夫,门票一票难求,在巴黎、纽约、东京等地,我们也把游戏设计原画办成了艺术展,让IP更好地沉淀。”凌小鱼说。
其次,要把提高长线运营能力作为出海收入稳定增长的抓手。
数据显示,2023年海外地区移动游戏收入TOP100产品中,国内游戏在2024年榜单的留存率为58.6%,上海游戏留存率为63.3%。而实现长线运营的关键,一方面是将游戏元素本土化,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特点,将中国文化持续传播至“海外”。
据散爆网络CEO黄翀介绍,《少女前线》系列游戏包括大量军武题材,“军武题材受众很广,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武器装备和独特的军事符号,我们会在不同地区将游戏元素和当地武器特色结合,快速抓住相关用户,进而形成当地玩家的社区圈。”
同时,游戏也加入了国风战斗美学、中国机械武器,借鉴了咏春拳的招式,游戏角色将旗袍折扇与国产95式步枪相结合,“让玩家对中国武术、武器和文化都产生了好奇心,提升了留存率,并感受到中国军事力量的进步。”
沐瞳科技自2014年创建以来就确立了全球化战略,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1900名员工,热门游戏《决胜巅峰》于2016年在全球上线,覆盖22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15亿人次,目前月活用户数超过1.1亿,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近十年的运营过程中,《决胜巅峰》一直在思考怎么平衡全球化审美和区域化特色。”王庆延说。为此,《决胜巅峰》在全球范围内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历史传统,创作出了各国文化英雄角色,如菲律宾国民英雄拉普·拉普、缅甸传奇君主江喜陀、韩国名将李舜臣等。
王庆延表示:“我们不仅是为某一地区的玩家服务,更是通过《决胜巅峰》把各地的文化故事分享给全世界玩家,以文化为载体,促进各国文化理解与认同。”王庆延透露在《决胜巅峰》10周年之际,沐瞳科技还会推出文明古国系列内容,将埃及、印度等国家的历史文化融入游戏,进一步拓展全球文化的内涵。
此外,《决胜巅峰》还在游戏中展现了包括京剧、武侠、仙侠、水墨、神话等在内的中国元素,设计了多个中国风英雄和20余款中式皮肤,在“拉新”的基础上做到了“文化输出”。
调研显示,有68.3%的受访企业认为,独特的中国文化是中国游戏“出海”的最大优势。近几年,国家政策同步鼓励游戏“出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中游戏项目占比持续增长,已从2019-2020年的6.2%增长至2025-2026年的12.4%。
最后,要增强多端发行、跨平台运营能力,并与海外企业开展合作,协同发展。
目前全球游戏收入构成中,主机游戏、客户端游戏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分别占比26.9%和13.8%,在部分发达国家占比更高。而国内游戏企业的布局则集中在移动游戏和单机游戏,仅4.8%和16.4%的企业开发了主机游戏和客户端游戏。业内人士认为,终端布局多元化应成为国内企业重点发展的方向。
这一趋势已在今年有所改善,2025年上半年,全国7.3%、上海7.8%的游戏企业实现了多端互通。
在市场营销、产品运营和版权合作等方面,国内企业也已开始全方位布局。凌小鱼认为,“想活下来就需要被听见被看见,需要立体的传播网络。各个线上平台、社交网络、媒体渠道、城市地标、主题巴士等,都应当成为游戏宣发的有效渠道。”
黄翀同样表示,《少女前线》此前联合亚洲航空推出了“痛机”,在日本、韩国和中国进行国际航班巡游,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游戏知名度。
如今,中国游戏企业正从“产品出海”转向“生态出海”,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余家游戏企业在加拿大、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地成立了海外工作室,力求实现资本、技术、文化、IP、服务等全链条的国际化,深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