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至8月初,两项重大生育支持政策相继出台——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出炉,从2025年1月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8月5日,国务院宣布自2025年秋季起逐步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
这两项政策的落地意味着奶粉市场迎来结构性利好,也让母婴市场闻风而动,伊利、澳优、贝因美等奶粉企业股价波动上涨,阳光乳业、骑士乳业等久违跟涨,奶粉板块估值修复提速。与此同时,政策的刺激也将改变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增长逻辑,下沉市场争夺战全面升级。
政策落地催动资本热情
奶粉股迎短期价值重估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根据方案内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但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同样可以享受这一政策红利,具体将按应补贴月数进行折算发放。
分析人士指出,生育补贴直接提升0-3岁婴幼儿家庭的消费能力,其中奶粉作为刚需品类将率先受益。按全国年均新生儿约900万、每月补贴500-800元计算,政策每年将释放约540亿-860亿元育儿资金,其中相当比例将流入奶粉消费。
正因如此,资本市场对政策红利反应敏锐,在政策发布后一周时间内,主要奶粉企业股价跑赢大盘。
其中,伊利股份于7月30日股价上涨,7月31日股价回落,8月1日-6日连续4个交易日股价上涨。截至8月6日收盘,伊利股份报27.57元/股,上涨0.07%;另一A股奶粉上市公司贝因美7月30日盘初一度涨停,收盘上涨9.97%。7月30日-8月1日连续3个交易日上涨,8月4日-5日股价回落,8月6日股价再现上涨,截至当日收盘,贝因美报7.31元/股,上涨3.25%。
港股方面,中国飞鹤在政策公布次日股价小幅上涨,7月30日股价继续上涨,此后股价波动回落,截至8月6日收盘,中国飞鹤报4.58港元/股,下跌0.87%;主打羊奶粉的澳优也在育儿补贴政策出台后股价上涨,8月1日-6日连续4个交易日股价上扬,截至8月6日收盘,澳优报2.6港元/股,上涨0.39%。
其他乳业概念股也在近期迎来跟涨,比如7月29日,阳光乳业涨停,骑士乳业涨幅超5%,皇氏集团、光明乳业涨幅居前;7月30日,健合集团、光明乳业、骑士乳业、阳光乳业等奶粉股同样上涨。其中,阳光乳业于7月29日至3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涨停。
除了育儿补贴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于8月5日对外公布。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双重政策加持下,资本市场热情重燃。
政策对奶粉消费的短期刺激明确
1-3段奶粉销售有望迎新机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是国家首次以现金直补形式系统性降低家庭育儿成本,传递了‘提振生育、普惠民生’的积极信号。对婴幼儿奶粉行业而言,政策的核心意义包括减轻育儿负担,创造有利条件;释放消费潜力,优化市场结构;增强行业信心,注入复苏预期等。”伊利方面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育儿补贴实质增加了目标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补贴可覆盖奶粉等费用,直接刺激消费升级。业内人士分析,政策实施初期,0-3岁婴幼儿数量将获得阶段性支撑。而伊利、飞鹤等奶粉龙头的1-3段奶粉销售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窗口期,澳优的有机奶粉、贝因美的特殊配方奶粉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将迎来新需求。
此前,飞鹤、伊利、君乐宝三家奶粉企业已经率先启动“生育补贴”计划,也将对此次国家生育补贴方案执行起到配合作用。如伊利方面就表示,目前公司已推出“三孩家庭万元奶粉赠送计划”及“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两大计划通过覆盖全国广泛的线下母婴门店网络及线上官方渠道同步推进,致力于让国家政策与企业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国家人口政策的有效落地。
政策红利或改变企业战略重心
下沉市场成兵家必争之地
当生育政策从“鼓励生”转向“支持养”,奶粉产业则从流量争夺升级为价值深耕。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国家生育补贴政策从预期到细化落地,中央财政发力释放重大信号,有望带动地方加速跟进,多措并举托底消费信心,叠加新生人口回升催化母婴需求,看好婴幼儿奶粉板块需求改善。
奶粉企业角逐“补贴红利”,行业竞争同样激烈。而政策红利或将深刻改变奶粉企业的战略重心。
首先是渠道下沉加速:毫无疑问,补贴政策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的边际效应更强,刺激也更精准,这就促使奶粉企业加大对下沉市场的投入布局。目前,新乳业等区域乳企正加速县域市场渗透,2025年计划新增更多乡镇母婴店合作网点;伊利则启动“乡镇驿站”计划,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补贴领取与奶粉消费联动。
与此同时,奶粉企业的产品矩阵与市场营销也需要调整,企业需针对补贴人群开发差异化产品线。此前,蒙牛已推出“补贴优选”系列,优化成本结构;飞鹤则强化“星飞帆”与区域补贴政策的绑定营销;贝因美开始试点“补贴+营养顾问”模式,提升用户黏性;澳优则联合医疗机构打造婴幼儿健康管理平台,延伸消费场景。
行业人士对此表示,补贴发放效率、区域财政差异可能导致消费刺激力度不均,头部奶粉企业需建立弹性供应链应对需求波动。此外,当下人口出生率仍处于低位,政策更多是延缓下滑而非逆转趋势,奶粉企业必须开拓3岁以上儿童奶粉、成人营养品等新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