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下的万亿市场,育儿补贴与保育费减免的共振效应,正在重构中国家庭的育儿账本。
8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资本市场的嗅觉更为敏锐。8月7日,婴童概念股集体走强,贝因美、孩子王、奥飞娱乐、爱婴室、妙可蓝多等个股跟涨。其中,专注口腔护理的倍加洁盘中跌停,上演“天地板”,报41.47元/股,成交额超2亿元,在此之前,其录得五连板,股价暴涨超60%。
免多少?怎么补?
会上,郭婷婷表示,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例较高,免除费用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保育教育费按照什么标准减免?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国办《意见》明确,按照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也就是说:
对公办园儿童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
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的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比如,某个民办园经批准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800元,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为500元;政策实施后,公办园大班儿童就不用再交保育教育费了,民办园大班儿童只需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多久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在推动政策落实方面,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督促各地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后,尽快部署实施,倒排工期推进政策落地。指导各地对幼儿园园长及资助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后续还会有哪些政策?
免除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政策实施以后,财政部将密切关注各地政策落实情况,切实把好事办好。同时,将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当代父母:
消费决策开始转变
实际上,随着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在全国多地落地、减免保育教育费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在多重利好政策的释放下,家庭消费决策正在悄然转变。
“高端婴儿推车的咨询量近日明显上升,更加智能的奶瓶消毒柜成了店里的‘销冠’。”位于成都一家母婴店的经营者向记者表示。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一方面,当代年轻宝妈热衷于“薅羊毛”,在采购家庭刚需用品上,团购、比价成了“惯用伎俩”;另一方面,在婴童及儿童相关产品和消费决策上,却朝着品质化、多元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抖音电商数据显示,95后父母每月将30%家庭收入投入育儿,推动0至6月龄水解奶粉、3岁+科学膳食等细分品类爆发。2025年上半年婴童用品消费增速达40%,无糖零食、减盐调味品搜索量暴涨426%。
《2025-2030年中国婴童经济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战略规划报告》显示,超高端奶粉(400元+/罐)市场份额提升至25%,益生菌辅食市场增速达45%。
“把小时候的自己重‘养’了一次。”这是90后二胎宝妈廖女士在育儿路上的感受,最直接的变化便是家庭用车的迭代,从追求百秒提速的轿车到兼具温奶功能的MPV,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随着95后、00后成为育儿主力军,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重塑育儿逻辑,并强力撬动着母婴市场的增长新引擎。
婴童产业链:
从“通用型”转向“精细化”
《2025-2030年中国婴童经济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战略规划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婴童市场规模达4.2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具体来看,婴幼儿食品(奶粉、辅食)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整体市场的30%;服装服饰市场规模达0.84万亿元,同比增长15%;玩具用品市场规模达0.63万亿元,增速达25%。另外,早教托育服务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在线育儿课程用户超8000万。
面对庞大的市场,婴童产业链上的企业如何深度链接家长,从而触发购买决策?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家长对于母婴产品的选择已从“通用型”转向“精细化”,品牌亟需以生理阶段为轴,重构研发逻辑。
去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的“童鞋之王”泰兰尼斯或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例。那个长期霸占在小区电梯广告、宝妈闲置群的“稳稳鞋”,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分成了六个阶段,从柔抱期到青少年期,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鞋款,颠覆按年龄划分的传统模式,精准解决防滑护足、步态矫正等常见问题。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当个性化儿童餐成为餐饮行业的标准配置、亲子业态成为购物中心的必备元素、亲子研学游热度持续,那些依附在婴童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抛下“真金白银”的父母,必将提出更严苛的要求,以此来满足精细化育儿的无限畅想。
因此,面对这一充满想象力的细分赛道,金融行业又如何强势入局?
对此,有保险行业的资深人士分析称,在此背景下,应构建“政策+金融+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如开发与补贴政策匹配的低门槛教育金保险产品,家庭可用补贴资金来缴纳保费,为子女未来教育储备教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