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18 20:39:10 股吧网页版
百亿元爆款三年缩水80%,27年量化元老谢幕,中信保诚困局何解?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栗鹏菲

  曾以“新兴产业”为标签叱咤资本市场的明星基金,如今深陷规模业绩双杀泥潭;执掌量化业务近十年的投资老将悄然离场,留下策略延续性隐忧;超四分之一产品沦为“迷你基”,养老FOF未老先衰......中信保诚基金正面临多维度挑战。

  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中生代公募,在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当下,如何重振投研体系、挽回投资者信任,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明星产品陨落:百亿元爆款三年缩水八成

  2021年风光无限的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A,如今已成为基民心中的“伤痛记忆”。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该基金2024年已实现收益-9752.02万元,利润亏损2.03亿元,份额净值增长率-7.64%。

  若将时间拉长,其净值滑坡更显触目惊心:2022年至2023年,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A分别实现收益-22.62亿元及-18.99亿元;利润分别为-26.75亿元及-15.91亿元;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1.05%及-36.45%。

  过去3年,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A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9.53%。 截至2024年末,其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已由2021年末的近100亿元跌至不足20亿元。

基金年报-图片1_副本.png

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

  “新兴产业主题基金出现短期波动可以理解,但连续三年排名垫底实属异常。”某头部券商金融工程研究团队负责人指出,该基金持仓集中度过高或是致命伤。公开资料显示,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最近几个报告期持有电力设备、电子、通信、汽车等板块的占比较高。其中,电力设备是该基金近年来持续重仓的板块。

  2024年末,基金经理进行了大幅调仓换股。前十大重仓股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等电力设备股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易盛、三环集团、立讯精密等通信、电子行业股票。

  值得关注的是,孙浩中管理的其他产品亦表现疲软。截至2025年4月17日,其管理的14只产品中,任职回报为正的仅占6只。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C任职回报为-70.04%,中信保诚中小盘混合A任职回报为-44.80%。

  量化元老谢幕:“混合策略”传承遇考

  4月12日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标志着量化投资领域一个时代的落幕。深耕量化27年的元老提云涛正式卸任,这位中信保诚量化投资总监的离任,给公司特色“量化+主动”混合策略的延续带来不确定性。

  提云涛的职业生涯堪称中国量化投资发展史的缩影:1998年即开始量化研究,历任多家头部机构要职,更是申万系列指数的设计者之一。其学术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被广泛引用,2015年加盟中信保诚后开创的混合策略曾穿越多轮市场周期。

  “传统量化策略面临同质化竞争,而‘主动+量化’模式对投研协同要求极高。”某外资量化机构研究主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继任者能否延续策略精髓存在不确定性。此前,中信保诚基金已为此次人事变动启动了“共管过渡+解聘通知”的渐进式方案。自2025年2月起,公司陆续为提云涛管理的产品增聘姜鹏、柳红亮等新生代基金经理,逐步移交管理权。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提云涛卸任前一周的4月7日,恒大高新股票盘中跌停,引发市场关注。财报显示,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进入恒大高新前十大股东,且为去年四季度新进,持股比例为0.33%。

  关于提云涛的卸任是出于个人职业规划调整,还是公司战略方向转变的一部分, 以及继任者将如何确保策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中信保诚基金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

  迷你基困局:23只产品踩清盘红线

  中信保诚基金的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十分严重。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基金在公司产品中占比超 83%,而权益类产品占比不足20%。这种极端的产品结构分化,反映出公司在产品布局上的短板。

  更为棘手的是产品线持续萎缩。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旗下87只基金中,23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高达四分之一。这些基金随时面临清盘“红线”,成为被市场边缘化的“迷你基”。

  业内人士表示,在投资操作上,迷你基金由于规模较小,投资灵活性受到限制,难以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同时,由于管理费等收入有限,基金公司在投研等方面对迷你基金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这进一步影响了基金的业绩表现。而业绩不佳又会导致投资者赎回,基金规模进一步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被寄予厚望的养老目标基金,也未能逃过清盘命运。2024年3月,中信保诚养老2035三年持有混合FOF基金规模未能达到2亿元而清盘;2024年7月,中信保诚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基金规模未能达到2亿元而清盘。

  不止于此,虽然近年指数基金发行火热,但是中信保诚基金指数基金产品也募集失败。2024年11月30日,中信保诚基金公告,公司旗下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未能募集成功直接宣告“夭折”。

  业内人士指出,中信保诚基金的困境是中小公募生存现状的典型写照。正如提云涛所言“量化是一场删繁化简的旅行”,公司或许更需要回归资管本源——以可持续的收益逻辑取代规模冲动,方能在行业寒冬后迎来新生。其突围不仅需要刮骨疗毒式的内部改革,更需在投资者信任重建上展现诚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