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9月8日拉开帷幕的慕尼黑车展成为了各大车企展示实力与创新成果的关键舞台。这场被誉为“汽车工业奥运会”的盛会,不仅汇聚了众多欧洲老牌汽车制造商,更迎来了大量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他们在车展上发出的强劲声音,正深刻影响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格局。
中国车企
欧洲市场的新势力崛起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欧洲已成为中国车企海外增量的核心战场。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中国车企的参展规模与影响力均达到了新的高度。据统计,今年共有103家中国企业参展,数量相较于往年大幅攀升,涵盖了整车、三电系统、汽车智能化软硬件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强大竞争力。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在车展上备受瞩目。其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海豹06 DM-i旅行版,凭借时尚的外观、卓越的性能以及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剑指大众帕萨特等传统车型的市场份额。海豹06 DM-i旅行版的推出,正是比亚迪在欧洲推出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战略的重要一环。此外,比亚迪刚刚完成首批从泰国向欧洲的发货,目前该公司在欧洲的销量已超过特斯拉,并正在匈牙利和土耳其设立工厂,通过本地化生产来避开欧盟的关税措施,进一步巩固其在欧洲市场的地位。
小鹏汽车也在车展上带来了电动轿车P7改款车型。这款新车重点升级了充电速度与续航里程,以满足欧洲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实用性的更高要求。面对欧盟关税政策给公司商业模式带来的“很大压力”,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公司正在审查业务战略的多个方面,包括产品范围、业务模式和定价。从长远来看,小鹏计划在欧洲“更加本土化”,加强在该地区的制造能力,以应对市场变化与挑战。此外新央企长安、零跑也纷纷携多款新车登陆慕尼黑车展。
除了整车制造商,众多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商也在慕尼黑车展上大放异彩,成为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车展上推出神行Pro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引发行业高度关注。神行Pro作为全球首款同时实现758公里超长续航与12年100万公里超长寿命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的平衡上也超越了传统磷酸铁锂产品,为全球新能源市场提供了更优质的选择方案,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与Uber达成合作,同样吸引了大量目光。双方的合作将致力于为Uber的出行服务引入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在芯片领域,黑芝麻智能首次在海外展示“安全智能底座”方案,以武当C1200家族跨域融合芯片为核心,为车企提供舱驾融合安全与成本平衡的新方案。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的AT128激光雷达已获得宝马订单,128线的高分辨率使其在雨雾天气下的探测距离提升至200米。
众多中国供应链企业的技术突破与合作成果,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强大竞争力,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洲老牌车企
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布局
面对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崛起,以BBA为代表的欧洲传统豪华汽车品牌也在慕尼黑车展上积极布局。而这一轮的产品研发与战略调整,很大程度上是因应中国市场的变化。
宝马集团在车展前夕全球首发了新世代概念车BMW Vision Neue Klasse以及全新宝马iX3 50 xDrive版本。值得一提的是,新世代首款量产车型BMW iX3的中国专属版车型将在年内亮相,2026年在国内投产。宝马中国研发团队深度参与了国产新世代车型的开发,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和功能需求。
奔驰发布全新奔驰GLC EV,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基于800V高压架构打造,配备空气悬架,续航里程超过735公里。据悉中国专属的全新纯电GLC SUV将于2026年国产上市,相比全球首发车型,国产版轴距会加长,还提供六座布局选项,值得一提的是长轴距版新车型首次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同时,针对本土化应用,新车将延续豆包AI大模型,并搭载为中国客户打造的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奥迪则推出了全新概念车C,奥迪CEO Gernot Dllner明确表示,今年奥迪也将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大力推进其车型更新计划。奥迪与中国的两大合资伙伴强化了产品战略,以更好地参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
从产品设计到技术创新到战略发布,BBA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所展现的,都参考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研发思路,也更加注重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试图在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中迎头赶上,尤其在中国这个关键市场重新夺回优势地位。中国车企则凭借在新能源技术、产品性价比以及市场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在欧洲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
慕尼黑车展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各大车企产品与技术的较量,更是全球汽车行业变革加速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以及BBA等传统豪强在新能源领域的反攻,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变得愈发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