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网络水军黑公关等乱象,迎来了监管重拳。
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直指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恶意抹黑、虚假宣传等问题。
《通知》重点整治三方面问题: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通知》提到,汽车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觉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要形成合力,持续净化汽车行业网络舆论环境。
9月13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称,此次六部门联合行动为汽车行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他呼吁网络平台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网络水军和黑嘴的甄别管控,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网络平台数量多声量大,在汽车等行业网络营销已成为趋势,但也不免出现一些乱象。
一台汽车拥有上万个零部件,以及多种性能指标,存在较高门槛。不少自媒体和网红并不具备相关背景,不免出现解读失误的情况。张翔认为,六部门联合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十分有必要,可以约束相关行业博主和MCN,不要故意抹黑拉踩,保证观点客观中立,以免误导消费者,并给车企造成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专项行动开始前夕,已有自媒体账号败诉,被判向车企道歉,并赔偿200万元。这是近期车企起诉自媒体单笔金额最大的判罚。
整治车圈黑水军
汽车行业网络环境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汽车领域存在的黑公关、黑水军乱象。
央视节目指出,部分黑公关、黑水军通过捏造事实、传播虚假信息等手段,严重干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黑水军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策划方下单、内容工厂批量生成黑稿,到账号矩阵转发、水军刷评带节奏,整个过程高度隐蔽且效率极高。某车企负责人透露,为应对这些谣言,企业每年需投入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专项费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些汽车自媒体公众号打着“测评”的幌子,实则进行恶意拉踩。例如,某博主曾发布“小米汽车碰撞后车门打不开”的虚假视频,造成恶劣影响。目前,该博主已被依法处理,其视频账号自2024年11月18日起停更至今。
节目中,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谈到了自己对黑公关的看法。他表示,“公安部网安局之前破获了一个黑公关产业团伙,23个人涉案资金两亿多元,和做黑公关比,做车岂不是很难吗?”李斌自述,曾有黑公关十分嚣张,“李斌,钱赔给你,你找我来拿。”在他看来,行业协会应该参与进来,给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
雷军表示,造谣抹黑车企的手段高度相似,包括AI生成虚假内容、评论区辱骂车主、新车发布前通稿抹黑等,甚至有平台对于相同内容正面负面不同引导的标题会有不同的流量呈现。他透露,小米法务部今年已取证数百个账号,发起数十起诉讼,部分案件正在审理中,另有报警案件正在办理。
在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的同日,广汽集团开通“广汽集团法务部”微博账号,成为车企法务部面向社会公众发声的最新举动。
对于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广汽集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以来,广汽集团也遭遇了被有组织的网络水军恶意攻击的情况,在网络上监测到大量涉及广汽及企业领导人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与广汽的对立情绪。此次联合行动意义重大,既能为汽车产业营造清朗公平的竞争环境,又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广汽集团方面透露,对于本次整治行动,广汽将全力配合。去年,广汽集团成立了网络举报中心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邮箱,目前已经收集到数千条举报线索,正在核实跟进处理。开通广汽集团法务部微博账号,一方面是接受社会对广汽的监督,另一方面也将拿起法律武器,公开维护企业的权益,为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向“黑公关”亮剑
在六部门印发通知后,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鸿蒙智行等多家企业接连发布声明,披露遭受“黑公关”“网络水军”恶意抹黑的情况,以及相关处理进展。
理想汽车法务部通报称,经调查发现,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13个MCN机构的332个账号,通过搬运、洗稿、批量编造虚假信息等方式,恶意诋毁其产品质量及经营状况。某科技中心和某设备有限公司控制的多个MCN机构,针对尚未上市的理想i6车型,捏造“投诉占线”“月销量腰斩”“价格低廉”等不实信息,严重破坏市场环境。自媒体账号“曹椿的电车”“大林子爱加电”等长期发布贬损内容,通过捏造事实误导公众。理想汽车已固定证据,将采取刑事报案、行政投诉、民事诉讼等手段追究法律责任。
蔚来汽车法务部同期发布消息,网络账号“2018护甲神龙”持有人相挺在近一年内发布数千条攻击、诋毁蔚来及用户的言论,法院一审判决其删除侵权内容、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随着蔚来全新ES8发布及乐道L90热销,疑似“黑公关”和水军有组织地抹黑其产品。蔚来已监控并固定部分MCN机构信息,对部分账号采取报警、诉讼等措施,今年以来已对数百个侵权账号采取法律行动,涉及数百万条违法侵权信息。
鸿蒙智行法务部也发布声明,截至2025年9月10日,某文化传媒公司旗下4个MCN机构的500余个账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25个MCN机构的36个账号,以及自媒体账号“爵爷爱车爱生活”“玩车情报”“钱佳明VIP”等运营主体,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行政或民事责任。涉及账号通过操纵“网络水军”、发布虚假信息等手段,恶意攻击企业声誉。
此外,深蓝汽车、上汽MG品牌等也陆续跟进,公布了处理进展。可见,此类现象并非个别车企的遭遇,而是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张翔表示,各家车企法务部正在以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六部门联合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十分有必要,可以约束相关行业博主和MCN,不要故意抹黑拉踩,保证观点客观中立,以免误导消费者,并给车企造成不良影响。
比亚迪胜诉获赔200万
在各家车企纷纷对黑公关“亮剑”的同时,记者注意到,近期已有博主因为侵权向车企赔偿200万元。
9月2日,比亚迪法务部发文称,自媒体“龙猪-集车”及其相关账号因长期发布大量有关比亚迪的不实及侮辱诋毁信息,一审判决认定其构成侵权,判令被告:赔礼道歉、删除侵权言论,并赔偿比亚迪经济损失等共计201.87万元;二审维持原判。
近期,经法院强制执行,判赔金额201.87万元已执行到账,同时自媒体“龙猪-集车”及相关账号的实控人向比亚迪予以书面致歉。该案件也是近期车企起诉自媒体侵权案件中,赔偿金额较高、影响较大的案例之一。
对此,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斐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第一千零二十五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此外,《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
“比亚迪案中,自媒体‘龙猪-集车’及其相关账号长期发布大量有关比亚迪的不实及侮辱诋毁信息,就属于侵害名誉权。侵权人需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行为情节严重,造成车企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等,可能构成诽谤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等,需承担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林斐然提到,将于2025年10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或者指使他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他强调:“部分网络黑公关、黑水军采用的恶意抹黑、编造虚假信息等手段,届时还将违反该条款,面临行政处罚。企业需要公平竞争环境。相关法规的出台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避免不正当竞争对市场秩序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