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15日讯 9月15日,中汽协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下称《倡议》),明确了汽车整车企业对供应商的“60天账期”支付起算时间,整车企业的支付账期自供应商企业交货并通过车企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
《倡议》发出后,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支付规范倡议。这次发布的倡议中,明确了货物交付验收、账期起计、对账结算、款项支付等要求,如,明确货物验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倡导供货双方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每次合同签订的有效期不少于1年。这些都将对促进汽车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层面,包括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江汽、赛力斯、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理想、蔚来、零跑、小鹏和小米汽车等在内的17家重点整车企业在《倡议》发出当天均表示,将积极落实《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共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15日先后表态将积极落实《倡议》的17家车企8月合计销量约260万辆,占当月我国汽车总销量九成以上。这意味着《倡议》已得到了国内绝大多数车企集团的响应,对重构‘整车-零部件’生态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受《倡议》影响,A股汽车板块当日资金净流入32.7亿元,涨1.1%。零部件方面,万向钱潮、浙江世宝等多家零部件上市公司涨停;整车中,海马汽车封板、金杯汽车涨超7%。
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期监管层频频出手。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三天后的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从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提升及市场活力激发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此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并在随后得到了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小鹏、小米在内的等17家重点车企作出的“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公开承诺,以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速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6月10日、11日上述17家车企作出公开承诺60天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曾表示,已有三家企业实现了60天内支付的承诺。“目前,主要的央企像一汽、东风、长安,主要的国企比如广汽、上汽、北汽,还有民营企业像吉利、长城,以及新势力企业像赛力斯、理想、小鹏,这些企业都在积极响应。”许海东透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门做了一些相关的统计,前述主要的车企都已在行动。“在调整账期的过程中,车企的资金需要去筹备,相关的流程,包括验收、上线、付款,还有相关的供销合同都需要调整。大量的企业首先在新的订单上面,一定要实现60天付款,有一些老的订单会逐渐去解决,这些也可以理解。”
据Wind数据显示,包括上汽、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在内十家国内主流车企今年上半年向上游供应商的平均付款周期为183天,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约7天。其中,广汽、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的账期最短,分别为137天、142天、156天和157天,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近日透露,前段时间中汽协在前往汽车零部件企业调研时获悉,部分企业在紧抓年底市场促销高峰,加快向整车企业供货;另有一部分企业则在调节产能,缩减供货,行业两极分化明显。“尽管账期治理已有成效,但部分零部件企业仍然对车企的回款能力有所焦虑。”陈士华认为,“账期治理是长期问题,不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