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前三季度外贸数据陆续出炉。
出口承压背景下,深圳凭借33643.29亿元的进出口总额,守住内地外贸城市榜首之位。
同期,上海进出口总额为33410.81亿元,同比增长5.4%,与深圳差距缩小,9月份进出口额略超深圳。
数据之上,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深圳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占比过半、贸易伙伴多元化、新兴产品逆势崛起,共同构筑起深圳外贸的增长韧性。
此外,深圳空港、海港的运力稳步提升,为深圳外贸增长提供保障。
进口增长、多元市场开拓,对冲出口压力
前三季度,深圳出口额占外贸总规模的比重超6成,出口额累计20382.04亿元,同比下降4.7%,增速较前两个季度有所回升,7、8月份出口增速转负为正。
出口承压,但深圳进口表现出逆势增长趋势。前三季度,深圳进口总额达13261.25亿元,同比增长8.4%。
贸易伙伴方面,深圳在开拓多元化市场上取得一定成效,有效弥补了因关税政策等因素导致的美国市场缺口。
前三季度,深圳对前十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2.2%,占78.3%。其中,深圳对日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韩国进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7.3%、16.2%、8.6%、8.2%。
尤其是香港地区在深圳外贸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深圳市对香港地区进出口4690亿元,是2014年来的同期最高值,同比增长8.1%,占同期深圳市进出口总值的15.8%,香港地区为深圳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科技产品出口方面,香港作为物流分拨中心的优势明显。前8个月,深圳市对香港地区出口集成电路1067.9亿元,增长40.9%,占同期深圳市对香港地区出口总值的24.7%,拉动同期对港出口增长7.7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国际金价不断攀升,黄金交易持续火热,同样刺激了深圳与香港地区的黄金进出口。据海关统计,前8个月,深圳市自香港地区进口黄金332亿元,增长29.5%,占同期自香港地区进口总值的90.7%;深圳市对香港地区出口黄金331.6亿元,增长51.1%。
机电产品压舱,“新势力”崛起
今年前三季度,尽管深圳进出口总额仅较去年同期增长0.1%,但无论是从一般贸易占比还是从外贸产品构成来看,深圳的外贸结构都表现出持续优化调整的趋势。
深圳制造业从“来料加工”起家,并以强大的制造能力闻名,因此,以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一直是深圳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不过,由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点,该贸易方式往往附加值较低。
近年来,深圳的外贸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环节进阶,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的产值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前三季度,深圳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值达1.81万亿元,占深圳进出口总值的53.8%;同期,保税物流进出口9024.3亿元,增长8.7%,占26.8%。
进出口产品方面,机电产品在进出口两端都保持韧性,发挥压舱石作用;与此同时,锂电池、3D打印机等新兴产品崛起。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深圳出口机电产品1.54万亿元,增长4.5%,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75.7%。其中,传统电子信息领域,电脑及其零部件、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分别出口2366.5亿元、675.3亿元,增长10.6%、6.3%;集成电路出口1794.3亿元,增长40.3%。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兴产业中,锂电池、3D打印机出口分别增长36.6%、14%,增势较好;前8个月,深圳纯电乘用车出口增长14.3%。
作为“新三样”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领域,深圳已经涌现出欣旺达、比亚迪、德方纳米、贝特瑞等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3D打印机领域,亦有创想三维、拓竹科技、智能派等深圳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深圳机电产品“抢进口”明显。前三季度,深圳进口机电产品1.08万亿元,增长10.7%,占同期深圳进口总值的(下转5版)81.4%。其中,进口集成电路5917.5亿元,增长17.7%;进口以显卡、服务器为主的电脑零部件2229.6亿元,增长24.3%。
此前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四所所长王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分析,“抢进口”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入关税调整政策缓冲窗口期后,企业为有效推进供应链重构,针对性扩大涉美料件进口,为供应链调整预留充足准备空间。
此外,深圳多个外贸基础设施的运能有所提升,为深圳外贸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空港方面,今年前9个月,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同比增长12.7%,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进口16.9万吨,增长12.7%;出口60.2万吨,增长13.6%。
海港方面,今年1-9月小漠港共出口汽车2.3万辆,超90%货源产自比亚迪深汕基地;10月,小漠港汽车滚装出口作业量迎来爆发,根据码头作业计划,月内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1.4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