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岭药业投资者关系总监张宏斌围绕中药创新转化堵点及数字化实践展开分享,针对市场对中药“成分不清、机制不明”的顾虑,提出以现代科学技术打开中药“黑匣子”的解决方案,为中药创新药产业投资信心注入强心剂。
作为来自中药创新药领军企业的代表,张宏斌直言,当前中药产业面临的核心质疑在于其作用机制的“黑匣子”特性,这也是投资者在中药领域望而却步的关键堵点。“如何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让原来的不敢投变得值得投,核心在于用可量化的数据解释中药疗效,打破传统认知误区。”
张宏斌以以岭药业旗下知名产品连花清瘟的研究为例,详细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中药复方验证中的应用。他介绍,连花清瘟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融合了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清代《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以及明代疫病防治常用的大黄三方精华。为验证这种“1+1+1”的复方效果究竟是小于3、等于3还是大于3,以岭药业开展了专项研究,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药理学杂志。
据介绍,该研究首先完成了连花清瘟211种化学物质成分的全面鉴定,随后将其拆分为“去除麻杏石甘汤”“去除银翘散”“去除大黄”三个组,建立抗病毒、抗菌、清热、肠道菌群等多维度药效学评价模型进行交叉验证。
“研究数据清晰显示,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大黄在连花清瘟中存在明确的协同作用。”张宏斌强调,麻杏石甘汤可促进银翘散有效组分的吸收,大黄能进一步促进前两方有效组分的吸收,也就是说银翘散的清热解表、麻杏石甘汤的清热宣肺、大黄的通腑泄热功能互为支撑,缺失任一环节都会导致整体疗效打折扣。
通过这一可量化的研究模型,以岭药业得出核心结论:复方中药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包含某个古方,而在于如何通过科学配伍,使古方精髓重新耦合成一个更高效的整体。
张宏斌表示,这类研究正是以岭药业试图打开“黑匣子”的关键实践,“用现代科学语言解释中药原理,让中药疗效看得见、摸得着、可验证,才能让资本青睐中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