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
内需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百度Q3首次披露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
小米称当前内存价格上涨是长周期行为
天兵科技完成“一箭36星”全流程试验验证
需求的强劲导致碳酸锂月度级别短缺
AI浪潮+政策驱动下液冷产业有望爆发
新需求催化持续释放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
【主题详情】
内需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据“阿勒泰文旅”官微消息:新疆阿勒泰地区将于2025年12月1日至5日为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放首个雪假。11月29日、30日及12月6日、7日是周六周日,学生可拥有9天假期。此次雪假是阿勒泰地区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冰雪经济与教育融合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释放本地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假期中亲近自然、传承文化、强健体魄。
受到2022年北京冬奥热后续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9800亿元,同比增长10.8%,预计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已经从小众运动消费逐步迈向大众化消费,同时旅行+滑雪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和度假方式,成为了冬季旅游生活全新的体验。江海证券表示,冰雪经济未来或将成为我国内需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产业链上中下游将迎来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中,雪人集团作为冰雪产业制造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专注于冰雪场地制冷解决方案以及制冰造雪设备的供应。此外,公司还涉足冰雪大世界的娱乐业态,如广西桂林天湖露天滑雪场等人造雪项目、长沙湘江冰雪大世界等项目,为冰雪产业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冰雪娱乐体验。长白山表示,在冰雪旅游热潮逐渐兴起的当下,长白山冰雪旅游正经历着“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由服务功能单一型向服务功能配套型、由传统旅游方式向生态文化融合型”的转型升级。探路者在2025年秋冬订货会上发布了下肢外骨骼、智能滑雪头盔和悬镜式高清户外影院等户外智能装备,使户外产品与智能技术得到有效结合。
百度Q3首次披露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
据媒体报道,百度11月18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季度总营收312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47亿元。三季度,百度首次披露AI业务收入,显示同比增长超50%。其中,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
华龙证券认为,国产AI产业链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中国在AI技术浪潮中对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从中长期视角看,国产算力产业链已展现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开源及AI芯片的突破为国产AI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有望构建从模型训练、推理到场景应用的协同生态体系。随着AI技术应用的广泛普及与硬件性能的持续迭代形成良性循环,国产AI产业将进入一个可持续的增长周期。建议关注:1、国产芯片;2、国产服务器;3、AI应用。
公司方面,数据港是国内少数同时服务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国内三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服务商。中威电子的机器人系统软件公司独立开发,其中AI部分和百度进行合作,公司拥有具有AI算法能力的软件及机器人控制平台。
小米称当前内存价格上涨是长周期行为
据媒体报道,小米三季度业绩媒体电话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就存储成本攀升问题作出回应。他指出,当前内存价格上涨是长周期行为,主要驱动力来自AI带来的HBM需求激增,而非传统的手机、笔记本行业周期波动。面对这一行业趋势,卢伟冰透露小米已提前布局,与合作伙伴签订了2026年全年供应协议,确保全年供应不受影响,并表示未来可能通过涨价和产品结构升级来平滑成本压力。
招商证券认为,进入2025年三季度以来存储行业全面进入加速上行周期,不同于此前供给侧减产或退出带来的价格短暂上行,本轮存储行业上行周期主要系AI时代下存储需求爆发推动,同时供给侧产能开出有限,因此行业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价格加速上涨。在此背景下,海外存储原厂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国内部分存储模组公司快速扭亏为盈,2025年下半年利润预计将加速释放,利基存储芯片和存储产业链配套公司亦将持续受益于存储涨价浪潮。
公司方面,时空科技拟收购的嘉合劲威主营业务系半导体存储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条、固态硬盘和嵌入式芯片,产品涵盖消费级、企业级、工业级等领域。嘉合劲威拥有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存储芯片测试算法与技术,拥有核心测试软件二十余项,是国内少数具备测试系统开发能力的企业。中科飞测的3D AOI设备、三维形貌量测设备、套刻精度量测设备等多种设备已经通过HBM先进封装工艺的验证并批量销售。
天兵科技完成“一箭36星”全流程试验验证
天兵科技官微宣布,近日,天兵科技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顺利完成“一箭36星”运输与振动两项关键试验,成功验证了“36星组合体”在地面运输及飞行振动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至此,天龙三号“一箭36星”地面验证试验已全部完成。天兵科技称,本次完成的运输、振动试验,与前期成功开展的36星分离试验共同形成了天龙三号“一箭36星”群发能力的完整技术闭环。这使天龙三号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全流程一箭多星群发能力验证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
2025年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可回收技术的“验证元年”,下半年,蓝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民营火箭公司规划可回收火箭首飞,同时体制内(航天八院)火箭也进行可回收火箭相关试验。华西证券陆洲认为,商业航天可能是11-12月最有预期差的板块。可回收火箭如果首飞成功,将解决商业航天最大瓶颈即火箭成本。一个低成本、高频次、规模化的中国太空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上市公司中,上海港湾聚焦卫星、空间飞行器、无人机等领域的能源需求,已成功保障16颗卫星成功发射,助力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40余套卫星电源系统及太阳结构机构在轨运行正常,服务覆盖二十余家卫星总体单位。航宇科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复杂零部件精密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成功开发了包括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九州云箭、星河动力等商业航天客户。
需求的强劲导致碳酸锂月度级别短缺
机构指出,需求的强劲导致碳酸锂月度级别短缺、去库,据Mysteel数据,11月碳酸锂月度供给约11.5万吨,需求12.8万吨,短缺约1.3万吨,市场持续去库。同时淡季消费不淡,订单支撑可延续至明年,当前碳酸锂供需矛盾已经从供给施压转向为消费驱动。
中邮证券指出,市场对储能明年需求预期较为乐观,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6年至2028年海博思创累计采购电量不低于200GWh,进一步验证储能市场景气度。从未来空间来看,中国储能产业已确立3-5年的持续成长周期。AI推动数据中心规模爆发式增长,AI数据中心功率极高且波动大,需配置储能来平滑电网冲击,同时作为备用电源支撑算力峰值,未来两三年海外储能年增速预期或至40%-50%,成为碳酸锂需求主要增长动力。
上市公司中,江特电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锂矿石开采、锂矿石分选综合利用、锂盐深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产业布局涵盖锂盐产业链的上游开采和中游提炼环节。公司子公司宜春银锂碳酸锂产线设计产能约4.5万吨/年。雅化集团现有锂盐综合设计产能9.9万吨,雅安锂业新建3万吨高等级锂盐材料生产线正在调试中,预计2025年年底公司锂盐综合产能将达到近13万吨。盐湖股份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已投料试车,公司碳酸锂总产能已达到8万吨。
AI浪潮+政策驱动下液冷产业有望爆发
沙特人工智能公司Humain据称计划与包括亚马逊、AMD、xAI和GlobalAI在内的多家公司合作,宣布建设多个千兆瓦的数据中心。
近年来,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问世,带来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浪潮,在带动了算力需求的同时,也让机柜的功率逐年增加。东北证券表示,政策驱动与算力时代双轮推动液冷产业爆发。政策层面,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明确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需低于1.25,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进一步要求新建智算中心液冷机柜占比超50%。随着高功耗芯片规模化商用,行业正在迎来加速转折点。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中液冷技术的渗透率仅在10%左右,尚处于高速发展期,去年国内国内市场渗透率较高可以达到20%以上,2025年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至30%+。
上市公司中,英维克在液冷技术领域的全链条平台优势明显,从冷板、快速接头、Manifold、CDU、机柜,到SoluKing长效液冷工质、管路、冷源等“端到端”的产品覆盖。科士达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UPS、高压直流电源(HVDC)、温控及蓄电池等核心产品,目前不涉及数据中心钛金级认证事宜。在温控领域,公司已具备液冷CDU及系统、氟泵自然冷等多元解决方案,可满足各类数据中心的场景应用需求。
新需求催化持续释放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
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近期固态电池领域催化事件频发,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背景下,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相继发布全固态电池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的需求催化持续释放,多重利好叠加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有望提前加速。目前初代全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已定型,材料性能和设备接近量产要求,预计26H1进入固态电池中试的关键期,认为在固态电池设备端和材料端布局较为完善、验证进展较快的企业有望受益。
上市公司中,先导智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打通从前道至后道的全线工艺环节。德龙激光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呈逐步增长趋势,部分客户追加订单,也有部分新客户下单。纳科诺尔表示,当前固态电池行业仍处于技术迭代与产业化准备阶段,部分相关设备已陆续出货,公司将积极配合客户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