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猪企呈现鲜明的“量增价减”格局,同时已有龙头企业牧原股份等多家企业业绩预喜。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目前我国A股共有35只猪肉概念股。另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25日,已披露6月销售数据的20家上市猪企中,多数销量同比上升,但销售收入未能同步增长。另外,多家猪企显示今年6月猪价环比下降。
生猪产业关乎国计民生。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健全生猪产能综合调控机制,促进生猪市场稳定运行,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生猪养殖自去年5月份以来已连续14个月盈利,生猪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举措,坚决防止出现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切实消除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制约,提升生猪产业发展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20家A股猪企6月生猪销量超1700万头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五丰位列前三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25日,已有20家A股上市猪企披露了2025年6月的生猪销售情况。从生猪销量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五丰,另外,新希望的生猪销量也超过了100万头。据统计,20家A股上市猪企在今年6月的生猪销售总量超过1700万头。
从销售收入来看,牧原股份遥遥领先,超过100亿元。也有部分猪企的销售收入不到1亿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2025年6月,上市猪企的生猪销量普遍同比上涨,但是销售收入却普遍同比下滑,主要与销售均价下滑有关。
不过,也有猪企做到了销量和收入同比双增。比如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唐人神、克明食品、正虹科技。

正邦科技生猪销售情况,企业公告截图。
2025年6月,正邦科技销售生猪68.05万头(其中仔猪35.48万头,商品猪32.57万头),环比上升6.57%,同比上升186.51%;销售收入7.75亿元,环比上升6.12%,同比上升142.62%。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4.05元/公斤,较2025年5月下降2.41%。
2025年1月至6月,正邦科技累计销售生猪357.66万头,同比上升125.05%;累计销售收入40.77亿元,同比上升134.59%。
对于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较大的原因,正邦科技表示系公司业务逐步恢复所致。
不过,从正邦科技披露的最近一年商品猪价格来看,价格高点出现在2024年8月,2025年上半年的商品猪价格明显低于2024年下半年。
今年6月下旬,中信期货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艺华分析指出,“上半年,生猪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价格走势复杂。高均重、疫病以及轮储政策等因素扰动不断,使得生猪价格下行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价格经历了近3个月的横盘震荡期。尽管增产周期推进较为平缓,但基础产能增加已成为现实,这为市场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今年6月,有投资者对新希望提问“目前处于本轮猪周期的什么阶段,如何判断下半年的猪价走势”?对此,新希望表示:“以前,每年冬季北方生猪疫情很严重,所以春节期间猪价比较低,今年就没有,今年改变了前三年的规律,所以猪价趋势也会和前面不一样。但公司更多还是立足自身,练好内功,降低猪价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龙头牧原股份等5家上半年业绩预盈
多家猪企启动出海计划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我国A股共有35只猪肉概念股,截至7月25日,已经有2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大部分业绩预盈,其中,5家业绩预增,9家预计扭亏。
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亿元至1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9.97%至1190.26%。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上升导致收入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
今年上半年,新希望预计公司业绩同比扭亏,“公司在生猪养殖业务上,于2024年完成了多条场线的防疫改造,同时狠抓生产管理与冬春季防疫工作,使上半年各项生产指标持续改善,养殖成本实现同环比双降,在上半年平均猪价同比降低的情况下,生猪养殖业务仍然实现同比扭亏。此外,公司饲料业务亦持续优化,在上半年亦取得了量利同增。”
众所周知,今年4月,牧原股份官宣开启赴港上市之路,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为什么出海?首先,市场有机会。其次,牧原有能力。”今年7月11日,秦军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说,“本次去香港上市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因为,国际资本市场会给牧原股份带来很多加持,包括但不限于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新的融资平台、打通全球研发资源与人才网络等等,为牧原在东南亚市场乃至更广阔市场的深耕,增强在资本、技术与品牌方面的优势。”
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猪企已经启动了出海计划。
今年5月,得利斯对外表示:“2025年,公司计划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市场,拓展国际化视野,争取目标国家的审核认证,推出符合当地饮食习惯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良好的消费体验。由于境外投资具备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具体开展情况请关注后续公司公告或官方信息。”
今年6月,有投资者对新希望提问:“公司会不会面临猪企出海的竞争?”对此,新希望表示:“新希望走出去比较早,1999年在越南成立第一家饲料厂,2024年整个外销在500万吨以上,今年定了600多万吨的目标,海外的基调就是全力满产-扩产-再满产。在重点区域,会抓住机会扩产能,提升销量。在产品结构上会聚焦水产料,做出一定突破。海外也是我们的品牌高地,也会继续夯实。去年底做了海外的规划,未来3-5年会增加300万-400万吨的产能,核心还是围绕着‘一带一路’沿线的三四个重点国家持续发力。”
同样是在6月,温氏股份对外表示:“公司对业务出海尚处于观察和研究阶段。公司会持续关注国际市场机遇,深入了解和调研国际市场。若时机成熟,公司会考虑拓展国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