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间,牧原股份(SZ002714,以下或称牧原)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业绩表现堪称亮眼。报告显示,公司得益于降本增效策略,为在猪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定盈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加34.46%;净利润107.90亿元,同比增加952.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3.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3%。
在这份耀眼的财报背后,牧原股份的战略布局更引人注目。公司明确表示海外发行资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意图十分明显。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调整产能结构
近期,国家对于各行业的发展有着新的政策指引。在养猪行业,鼓励企业合理调整产能,避免过度竞争与资源浪费。牧原股份积极响应政策,在成本攻坚的同时积极响应减产号召,主动调整产能结构,平衡市场供需。
截至2025年7月,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峰值的362.1万头减少至343万头,并计划年底进一步降至330万头,累计调减32万头,相当于减少900万头肥猪供给。
牧原股份这一举措与农业农村部的导向高度契合——全国需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将总量稳定在3950万头左右。牧原股份致力成为行业内响应政策的“三好模范生”,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陷入国内养猪行业的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之中。
布局海外市场东南亚成重点
在国内积极反内卷的同时,牧原股份开启了国外市场的新征程,而东南亚市场成为其布局的重点区域。
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越南,猪肉需求旺盛。越南猪肉产量占牲畜肉类总产量的60%左右,每年生猪需求约为4500-5000万头规模,猪肉消费量排名全球前五。但当前东南亚地区,包括越南,受到非洲猪瘟困扰,猪价在高位运行,迫切需要外力破局。
牧原在东南亚布局,一方面,这是积极响应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号召;另一方面,也是瞄准东南亚地区的痛点难点,通过输出国内优秀养殖经验,提高当地养殖水平,让当地消费者吃上物美价廉的猪肉。
去年,牧原已通过技术输出方式开启出海之旅。2024年9月,牧原与越南农业公司BAF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猪场设计、生物安全等技术服务;在2025年3月,牧原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全资子公司“越南牧原有限公司”,深化国际化布局。
先进生产力输出助力海外生猪市场
牧原股份凭借在国内积累的先进技术,如楼房养猪技术、智能巡检机器人、4层空气过滤系统等,能够有效帮助当地提升养殖水平,增加生猪出栏量,保障当地民生,稳定猪肉价格。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输出,也为牧原股份自身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随着牧原在海外市场布局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逐步站稳脚跟并扩大规模,其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高分红回报股东降本增效提升经营质量
在海外市场阔步前行的同时,牧原股份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分红金额达50.02亿元,占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47.50%,创历年新高,且未来高分红将成为常态。
在国内市场,牧原股份将降本增效作为提升经营质量的关键抓手,从养殖全链条入手优化运营效率,同时通过构建产业互联平台,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为行业提供800多万头仔猪,带动养殖户专业化,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牧原股份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海外版图是其保持持续盈利与创新探索的关键之举。对于股东而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是抓住全球市场机遇的表现。通过将在国内积累的成本管控能力、环保治理能力、先进养殖技术等优势复制到海外,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维持自身成长性,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企业精神层面,这也是牧原始终保持创业精神与开拓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全球生猪养殖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背景下,牧原股份积极“走出去”,展现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进取姿态。
牧原股份在海外的成功,也将进一步凸显中国养殖行业的领先性,提升中国养殖企业在全球的地位,为中国农业技术与企业实力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文/李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