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1 02:09:20 股吧网页版
数说“十四五”ESG笔墨绘就企业发展新底色
来源:上海证券报

  □ 截至2025年9月,2521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这一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71%

  □ 《强制披露主体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有97.94%(381家)的上市公司已开展碳减排行动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调研报告显示,67.16%的上市公司开展了社区服务,66.67%的公司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援助

  □ “十四五”以来,东部8省市、310家中央单位、6000多家企业倾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增长71%!“十四五”时期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的增长率,亮出责任底色。从40%到60%!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的大幅提升,标记“十四五”绿色发展新里程。已达6000多家!中国企业聚力乡村振兴,润泽万里乡野……

  一组组跃动的数据,是中国经济告别粗放型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实证”,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注脚。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众多企业正以行动诠释责任,以创新驱动变革,在ESG的广阔实践中,书写着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未来。

  理念深耕:

  ESG凝聚发展新动能

  ESG披露是度量企业可持续发展成色的标尺。众多企业主动披露ESG相关报告,是在新发展格局中向高质量未来递交的“硬核”答卷。

  “ESG已从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理念共识,加速演变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维度。”中国国新总会计师刘学诗如是说。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ESG核心理念与国家发展蓝图高度契合。

  五年来,ESG相关报告披露率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9月,2521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占2024年存续的A股全部5383家上市公司的比例为46.83%。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披露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71%。

  ESG发展质量也实现显著跃升。截至2024年底,沪市共有342家上市公司被纳入明晟(MSCI)ESG评级,其中100家公司在最新一次评级中获得等级提升,AAA-A等级公司数量增至52家。

  ESG,正从纸面的理念与承诺,转化为行动中的具体实践。

  “作为养殖业首家连续11年发布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在环保方面公司秉持‘不转嫁成本、不推卸责任、不遗留隐患’的原则,致力于将企业与社区、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同时,公司持续加强对国际ESG标准的学习与应用,不断提升报告质量。”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表示。

  这样的实践正在各行各业涌现。

  “ESG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安永中国主席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表示,中国企业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战略核心;运用绿色技术优化价值链,推动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合作生态系统,从单一竞争转向价值共创。此外,AI将助力企业从“治理”到“智理”,创造可持续商业的未来。

  “十四五”期间,从城市到乡村,从经济到生态,从发展到民生,ESG理念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绿色动能:

  驱动低碳转型新征程

  在苏北平原的晨曦中,47座180米高的白色风车徐徐转动,勾勒出江苏淮安的天际线——这里坐落着全球玻纤行业首个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由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巨石淮安有限公司打造的这片绿色高地,正以年发电量超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点亮15万户家庭的灯火,更驱动着玻纤生产线全速运转,形成“绿电造玻纤、玻纤助风电”的绿色微循环。

  “该基地仅用17个月便建成两条年产10万吨玻纤生产线,全程实现100%绿电供应和‘净零’排放。”巨石淮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顾建定介绍,通过绿色能源计划、低碳工艺和零碳循环模式,基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40万吨,每吨玻纤还拥有专属“碳中和身份证”,成为行业零碳制造的典范。

  这是中国企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十四五”期间,一组组鲜活数据,见证着中国企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过去4年,我国新增发电量的近六成来自非化石能源,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到2020年的1.5倍……

  “短短两年时间,我们实现了充电网络从0到对北京区域全覆盖的突破。截至2025年8月底,北京石油已运营充电场站114座,与国家电网形成优势互补。”中国石化所属北京石油副总经济师华磊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了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有95%以上的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

  “截至今年6月,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分别较2020年基期下降15.51%、5.74%,提前达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资本市场,绿色正成为动人的发展底色。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强制披露主体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有97.94%(381家)的上市公司已开展碳减排行动,包括采取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推广节能措施、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占比、搭建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

  碳排放强度、能耗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这些陌生术语正成为企业决策的核心坐标,不仅衡量着企业发展的质量,更标注着中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新高度。

  企业担当:

  不断夯实民生根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社会责任深度融入发展脉络,用扎实作为助力民生保障。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调研报告显示,67.16%的上市公司开展了社区服务,66.67%的公司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援助……

  “十四五”期间,企业履责实践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根基,尤其在就业、居住、养老等重要领域成效显著。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末,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35866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6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8.8%,提高1.1个百分点。

  以京东为例,外卖全职骑手规模已突破15万人;此外,2024年,美团生态共带动2596.4万份工作机会,其中直接骑手岗位就达745万个。

  ——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

  中国铁建承建的上海静安区非成套旧住房拆除重建工程圆了2000多户居民“新居梦”;万科旗下“泊寓”共运营管理超27万间长租公寓,有超13万间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多方力量汇聚,让人们不仅“有房可住”,更能“住有宜居”。

  ——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截至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老年友好型社区近3000个。

  通用技术集团创建的“小通诊所”全国布局已超800家,服务覆盖超过1000万人;南京新百构建起覆盖全国100多个呼叫中心、600多个社区站点的养老服务网络,为千万老年用户提供贴心守护……一幅“中国式养老”的图景渐次展开。

  中国企业的担当,化作百姓生活中可触可感的温暖,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写下鲜活动人的注脚。

  产业兴农:

  振兴画卷绘就共富新景

  重重大山里的广西凤山县文里村,曾深陷贫困之中,在中国一汽累计投入263万元精准帮扶下,成功走出了一条“依桑养蚕”的产业振兴之路。

  “通过建设规模化种桑养蚕基地、推广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文里村已成为桑蚕产业示范村。2025年,全村桑蚕产业产值预计突破800万元,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村致富’。”中国一汽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里村的蜕变,恰是中国企业将ESG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缩影。

  放眼全国,产业兴农正夯实着发展的根基。“十四五”以来,东部8省市、310家中央单位、6000多家企业倾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去年全国休闲农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000亿元。

  拼多多目前已直连超过1000个农产区,带动超1600万农户参与数字经济,2020年至2024年间合作农户人均收入增幅达18.2%;腾讯推出村庄云服务,截至2024年底,201个村庄使用这个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村庄旅游和农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一系列扎实举措,正推动乡村帮扶从外部“输血”向产业“造血”深刻转变。

  科技强农为现代农业注入创新动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中国中化打造“MAP现代农业帮扶模式”,联农带农5259户,助农年均增产8%至10%、增收约9%;纬尔科技自主研发的棉花智能打顶机器人VTM-03A,作业效率是人工的50倍……中国企业将先进技术融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遍布神州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中国企业ESG发展的壮阔图景。展望“十五五”,这幅画卷必将挥洒出更加绚丽的色彩,谱写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幸福交相辉映的崭新篇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