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A股PCB概念大幅高开,开盘后多股异动。截至早盘收盘,中富电路涨超13%,东材科技、光华科技涨停,方正科技涨超8%,贤丰控股、中材科技涨超5%,宏昌电子、亨通股份等涨超4%。
消息方面,11月19日晚间,英伟达公布了Q3财季业绩,以远超预期的成绩回击了“增长见顶”与“AI泡沫”的市场质疑。财报显示,英伟达三季度营收为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数据中心营收为512亿美元,高于预期的490亿美元。四季度的营收展望为约650亿美元,远高于分析师预期。财报发布后,英伟达盘后股价上涨逾5%,英伟达CEO黄仁勋还表示“AI没有泡沫”。
除了英伟达业绩超预期的消息外,近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正式发布《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本)》及《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5年本)》两份征求意见稿。文件从淘汰落后产能、激励技术创新、明确技术指标等方面,推动印制电路板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文件指出,生产规模与技术方面,企业须具备独立生产能力,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3%且最少1000万元,人均年产值不低于 60 万元,不同类型产品有明确工艺指标,航空航天、军工等特殊领域企业除外。在绿色环保上,需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控制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鼓励资源回收、建设绿色工厂,同时节约用地、禁用落后设备,落实环保与应急要求。
中金公司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其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提升效率,而在于创造新的可能性,推动各行各业向智能化跃迁。大模型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其发展有望为金融业带来规模达数万亿元的增量商业价值,实现从效率提升到价值创造的范式重构。同时,大模型的迭代发展需要直面技术瓶颈、高投入成本以及与监管框架的平衡等挑战。
薪火私募投资基金总经理翟丹表示,政策的核心在于用行政手段切断低端产能的输血通道,迫使资源向高端领域战略性转移。当前 AI 服务器所需 20 层以上高多层板国产化率仅 30%,核心材料存在 40% 以上缺口,本质上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PCB行业在AI需求驱动下,市场空间持续扩张,高端品类产值大幅增长,行业景气度上升,叠加政策加速行业 “洗牌”,“双重催化”下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将迎来直接受益。中小厂商研发投入的普遍不足,恰恰凸显了其在结构性变革中的脆弱性,拥有研发能力的头部企业在未来将更具竞争优势。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A股市场具备PCB概念的公司共计121家,平均市值为84亿元。截至11月19日,胜宏科技市值最高,超2400亿元;生益科技、深南电路、东山精密、沪电股份、鹏鼎控股等市值居前,均超1000亿元。
研发方面,PCB概念股中,2024年研发支出居前多为大市值企业。具体来看,该年研发支出最高的是鹏鼎控股,达23.34亿元;其次是大族激光,研发支出18.20亿元;此外,中材科技、深南电路、东山精密、生益科技等,研发支出均超11亿元。

